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aⅴ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mofos69-国产精品自在在线香蕉|www.jn-114.com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19世紀下半葉起源于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又稱作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是針對工業革命以后,家具、室內產品、建筑等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和維多利亞時期繁瑣裝飾造成設計水準下降,開始探索從自然形態中吸取借鑒,從中世紀和日本裝飾設計中找到改革的參考,來重新提高設計的品位,恢復傳統設計水準的藝術運動。其理論指導來自作家和美術理論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主要實踐人物是藝術家兼詩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

1851年,第一屆世界博覽會英國倫敦海德公園水晶宮(Crystal Palace)舉行,這座又被稱為玻璃方舟的建筑由約瑟夫·帕克斯頓(Joseph Paxton, 1803-1865)設計,這個沒有多余裝飾帶有垂直拱頂的簡單階梯形長方體,開創了采用標準構件、鋼鐵和玻璃設計與建造的先河,機器成了風格的塑造者,表現了工業生產的機械本性。博覽會展出的工業產品由于沒有相應的美的形態和裝潢,而顯得粗鄙簡單,嚴重破壞了產品的美感與內在的精神品質;另一方面,各國的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卻以精巧的手藝和昂貴的材料體現出藝術的魅力。工業設計帶來的技術與藝術的分離,使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因缺乏藝術性而逐漸受到人們的批評,這種批評引起的理性的思考就是工業設計產生的理論源泉,尋求問題的解決成為了英國工業美術運動產生的直接原因。

在當時設計這個詞匯還不曾用于設計范疇的描述,拉斯金把造型藝術稱為“大藝術”,把設計稱為“小藝術”,他強調設計的重要性,強調設計的特性,是美術不能替代的。他認為水晶宮博覽會暴露的是大、小藝術不分的社會問題,也就是社會總體重視造型藝術而忽視設計的問題。他認為一個健全的社會必須有完美的造型藝術,同時也有完美的設計,否則,社會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設計應該為社會中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民眾服務,而不是為少數權貴服務。強調設計形式與功能的關系,對于自然主義和哥特風格在設計中的運用具有濃厚興趣,主張采用自然形式,即回歸自然,向自然學習,這個理論立場在工藝美術及新藝術運動中得到充分發揚。

在拉斯金的思想影響下,一小批建筑家和藝術家開始指責工業化,將博覽會工業產品粗制濫造的原因歸罪于機械化批量生產,認為工業化、都市化給應用藝術,以及整個社會的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從而發起了抵制工業化對傳統建筑、傳統手工藝的威脅,恢復中世紀手工藝傳統,在風格上大力宣揚自然主義風格,強調手工藝生產,明確反對機械化、批量化生產;倡導中世紀風格特別是哥特式風格,反對矯揉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他各種古典、傳統復興風格;主張誠摯的設計,反對風格上華而不實的趨向,講究簡單、樸實、風格良好的工藝美術運動。

拉斯金的思想社會影響極其深遠,現代主義大師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 1856-1924)、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和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等,都在自己的設計中表達了拉斯金的理念。對于威廉·莫里斯等人的影響更是直接催生了工藝美術運動,是工藝美術運動的精神指導者,喚醒了人們對工業革命之后藝術現狀的反思。

莫里斯在牛津大學期間受到拉斯金的強烈影響,對哥特風格產生了強烈熱愛,從而展開了他畢生對于哥特風格和自然主義風格設計的探索和實踐,水晶宮世博會使莫里斯決心通過設計恢復產品設計考究、工藝精湛的局面。1859年,他與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御用模特簡·伯頓(Jane Burden, 1839-1914)成婚后組成的新家庭需要各種家具用品,但讓莫里斯失望的是市面上的建筑和日用品不是過于簡陋就是過于繁瑣,于是他與被譽為“工藝美術運動建筑之父”的好友菲利普·韋伯(Philip Webb, 1831-1915)設計了自己在倫敦郊區肯特郡的住宅。這座L型布局的住宅以紅磚作為建筑材料,紅瓦作為屋頂,因而被稱為紅屋(Red House),是19世紀下半葉最有影響的建筑之一。紅屋作為韋伯的首個建筑作品,是英國哥特式建筑和傳統鄉村建筑的完美結合,擺脫了維多利亞時期繁瑣的建筑特點,功能需求為首要考慮因素,自然、簡樸、實用,被認為是現代建筑的先驅。在英國建筑界古典復興盛行之時,韋伯背離時代復古思潮,延續傳統工藝與地方風格的鄉土性的同時,注重建筑設計的整體感,實用美學及功能性,他的建筑實踐和思想對工藝美術運動以及現代主義建筑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由于無法在當時的商店中找到符合他口味的家具,莫里斯繼續委托韋伯設計了家具作品,所有這些都采用簡約的哥特式風格,與建筑的浪漫風格相得益彰。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Gabriel Charles Dante Rossetti, 1828-1882)和愛德華·伯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 1833-1898)等一眾前拉斐爾派藝術家好友也都為壁畫和家具裝飾做出了貢獻。

1861年,莫里斯與羅塞蒂、伯恩-瓊斯、福特·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 1821-1893)、彼得·保羅·馬歇爾(Peter Paul Marshal, 1830-1890)和查爾斯·約瑟夫·福克納(Charles Joseph Faulkner, 1833-1892)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獨立的、由藝術家領導的綜合設計公司-莫里斯、馬歇爾、福克納公司(Morris, Marshall, Faulkner & Co.),公司主營裝飾藝術,包括金屬制品、墻紙、首飾、紡織品、家具和地毯等。1862年后,莫里斯更專注于墻紙的制作,設計了超過50種圖樣,都是植物枝蔓和花卉紋樣等自然圖案與幾何學的完美結合,繁復而精美絕倫。他反對使用當時流行的化學顏料,致力于使用天然礦物顏料來創造這些美麗的顏色,并且堅持手工印染。1875年,莫里斯買下了其他合伙人的股份,成立了莫里斯設計公司(Morris & Co.),隨著維多利亞時期人們開始接受墻體裝飾,莫里斯的墻紙樣式大受歡迎。

1870年代,莫里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活動中,成立了社會主義者同盟(The Socialist Leaque),宣傳社會主義和社會改革。1890年,莫里斯成立了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Kelmscotta Press),先后出版了53本手工雕版印刷書籍。莫里斯在設計中始終堅持實用性與美觀性的結合,堅持手工藝,采用哥特式和自然主義裝飾;強調藝術應該為大眾服務,他的思想本質上已經構建了現代主義藝術設計的思想。

受莫里斯的理論與實踐的影響,一些年輕的藝術家和建筑師紛紛效仿,并以中世紀的稱謂 “行會”(guild)來命名設計事務所,這一活動在1880至1910年間形成了一個設計革命的高潮。1882年,建筑師和設計師亞瑟?馬克穆多(Arthur Mackmurdo, 1851-1942)與建筑師赫伯特·珀西·霍恩 (Herbert Percy Horne, 1864-1916)創立的藝術家世紀行會(The Century Guild of Artists)是當時最成功的工藝行會之一。行會期刊《玩具馬》(The Hobby Horse)以流暢的黑白線條裝飾插圖見長,通常以旋轉的植物形式為特征,為后來的新藝術運動奠定了基礎。1884年,馬克穆多在行會的倫敦展覽中帶來了他最具創新的作品。受羅塞蒂和伯恩-瓊斯影響設計的枝葉曲線被藝術史家認定為首個可追溯的新藝術風格作品,細方柱的使用則直接影響了查爾斯·沃賽(Charles F.A. Voysey, 1857-1941)的家具設計,進而又影響了蘇格蘭設計師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1868-1928)。馬克穆多是工藝美術時期與新藝術時期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式的人物,在設計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和意義。

1884年,曾參與設計建造包括威廉·阿姆斯特朗男爵(Sir William Armstrong)的克拉格賽德(Cragside)莊園在內的等許多重要且有影響力建筑的威廉·理查德·萊薩比(William Richard Lethaby, 1857-1931)在藝術工作者行會(The Art Workers Guild)的創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作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創始人,在發展美術和實用藝術教育方面發揮了開創性作用。他大力倡導在工業設計中推廣工藝價值,鼓勵建筑師以反映現代價值觀的方式進行設計。

1888年,建筑師和設計師查爾斯·羅伯特·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 1863-1942)倫敦成立的手工藝行會(Guild of Handicraft)比任何其他設計師或制造商都更成功地將工藝美術運動的意識形態和審美理想結合在一起,走在了英國手工金屬制品和珠寶的前沿。阿什比的設計以簡潔和專注著稱,他內斂的審美對當代銀器設計產生了重大影響,各種纖細起伏的線條也被認為是新藝術的先聲。

1888年,畫家沃爾特·克萊恩(Walter Crane, 1845-1915)擔任會長的工藝美術展覽協會(The Art and Crafts Exhibition Society)在倫敦成立。協會自成立起于國內外相繼舉辦展覽,使藝術家的作品得以持續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廣泛宣傳了工藝美術運動的宗旨和內容,對于傳播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查爾斯·沃賽(Charles F.A. Voysey, 1857-1941)雖不屬于任何設計行會,但卻是最早了解和領會工業設計意義的設計師之一,為現代風格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作品領域包括家具、壁紙、織物、地毯、瓷磚、金屬制品、陶瓷和平面設計,又以別墅建筑而聞名。沃賽的家具多用橡木,造型簡練、樸實,而且裝飾很少,在實踐上也更加接近工藝美術運動提倡的為大眾服務的精神實質。

建筑師出身的麥凱·休·貝利·斯科特(Mackay Hugh Baillie Scott, 1865-1945)追求更加簡練現代的風格,強調建筑、室內、家具的協調一致。斯科特設計的布萊克威爾山莊(Blackwell House)空間感強,將室內空間與室外環境很好的聯系起來,現已成為工藝美術運動的典型代表建筑;他為利伯提百貨(Liberty & Co.)設計的家具是英式工藝美術風格家具的杰出代表。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場大規模風格運動,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成為西方設計界的一股主要力量,其影響遍布歐洲及北美,對建筑以及室內裝飾、家具、陶瓷、金屬、織物、彩色玻璃和平面設計都產生了極大影響。其建筑多采用有大型橡木梁和框架的磚和石砌結構,設有寬闊的門廊、尖窗拱門和寬檐低屋頂,大煙囪是標準設計特征,以傳統的磚砌或石砌堆垛而成;窗戶通常由多個小窗格組成,嵌在懸掛的窗框中,通常由木材或金屬制成;門寬闊、堅固,由實木制成;遵循鄉土建筑原則,采用當地可用的材料設計,這些材料比主流建筑更能反映習俗和傳統;房間往往明亮通風,旨在與戶外呼應;建筑與室內設計密切相關,采用手工制作和精心設計的裝飾飾面、紡織品和家具。

家具也遵循類似的風格,以強調簡潔、堅固和直線而聞名,簡約和實用主義是其的核心特征。使用橡木等堅固的優質材料制成,堅持手工藝的內斂設計,保持自然原色也相對沒有裝飾;注重堅固的結構和形式,設計通常呈直線形狀,并使用傳統的榫卯連接器手工制作。

室內設計和裝潢中,自然是一貫主題,紡織品和壁紙設計將自然世界帶入室內,這些設計通常以紀念傳統鄉村樹籬和鮮花、水果和五顏六色的鳥類圖案為特色;另一個特點是使用圖案,龐大且具有高度裝飾性設計的細節和出色的色彩運用。彩色玻璃窗在工藝美術建筑中也很常見,它們帶有寶石般的簡單幾何圖案,與自然元素相呼應。

書籍裝幀采用手工制作紙張,手動機械印刷機,插圖、字體和頁面設計具有統一性;排版講究,設計精美,制作精良;頁邊距的使用、插圖如何與文本結合,紙張的選擇都有非常清晰的要求。莫里斯對早期字體樣式和圖形設計的重新審視也引發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重新設計過程,導致可用于設計和印刷的字體的質量和種類有了重大改進。更多的平面設計商業領域,例如工作印刷和廣告,同樣因莫里斯的影響而煥發活力。

這場起源于英國的現代設計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設計運動,1880年至1920年間在歐洲和北美蓬勃發展,1920年代以民藝運動的名義在日本興起。在美國影響了芝加哥學派,在歐洲促使掀起了一個規模更加宏大,影響范圍更加廣泛的、試驗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藝術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