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aⅴ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mofos69-国产精品自在在线香蕉|www.jn-114.com

洛可可家具

洛可可風格于18世紀30年代逐漸代替了巴洛克風格。它是在巴洛克家具造型裝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排除了巴洛克家具造型裝飾中追求豪華、故作宏偉的成分,吸收并夸大了曲面多變的流動感。柔婉、優美的回旋曲線,精細、纖巧的雕刻裝飾,再配以色彩淡雅秀麗的織錦緞或刺繡包襯,不僅在視覺藝術上形成高貴瑰麗的感覺,而且在實用與裝飾效果的配合上也達到空前完美的程度,實現了藝術與功能的完美統一。路易十五式的靠背椅和安樂椅就是洛可可風格家具的典范。洛可可家具的雕刻裝飾圖案主要有獅、羊、貓爪腳、C形、S形、渦卷形的曲線、花葉邊飾、齒邊飾、葉蔓與矛形圖案、玫瑰花、海豚、旋渦紋等。


法國洛可可家具


洛可可風格起源于18世紀的法國,最初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來;Rocaille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制成的室內裝飾物,而coquilles則是貝殼,意思是此風格以巖石和蚌殼裝飾為其特色。是巴洛克風格與中國裝飾趣味結合起來、運用多個S線組合的一種華麗雕琢、纖巧繁瑣的藝術樣式。洛可可最先出現于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路易十四在位晚期,巴洛克設計逐漸被有著更多曲線和自然形象的較輕的元素取代,這些元素在尼古拉斯·皮諾(Nicolas Pineau, 1684-1754)的設計上有明顯的表現。


攝政時期(Régence, 1715-1723)

1715年9月1日,路易十四在怨聲載道中死于凡爾賽宮的權威之床。路易十四死后,由他的曾孫,年僅5歲的路易十五繼承王位,由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腓力二世(Philippe II, Duke of Orléans, Philippe Charles, 1674-1723)攝政, 奧爾良公爵攝政后馬上將宮廷從凡爾賽宮遷移到巴黎市內的大皇宮(Palais Royal),在杜伊勒里宮(Palais des Tuileries)為年僅5歲的路易十五進行了即位典禮,確立了他的國王王位。

奧爾良公爵是繼藝術家伯拉(Jean Bérain, 1638-1711)之后又一位領導法國宮廷藝術的杰出人物,他有著良好的藝術修養和鑒賞力,由于他的努力,使法國宮廷藝術放棄了巴洛克的拘謹形式,逐漸形成了一種自由優雅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也就被稱之為攝政式或奧爾良式,雖然法國攝政時期只有八年時間,但它的名字卻與一種更自由、更寬容和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聯系在一起。受宮廷的影響,貴族和新興的資產階級紛紛效仿,把自己的府邸改造成造型簡練、優雅的小規模的住宅。上流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也不再流行用如路易十匹時期的豪華大廳,而是喜歡用小巧雅致的沙龍。宮廷韻日益非規范化與不斷增長的新的富有階級追求與貴族一樣的高雅與華貴,促使時尚朝著優雅和舒適的趣味發展,為法國的家具發展創造了條件,家具形態發生變化,開始追求雅致精細的風氣。圓潤柔婉的造型,嚴密的結構,自由流暢的曲線,富于韻昧的裝飾,青銅鍍金的雕飾,構成了優美靈巧的攝政式家具,不僅成為路易十五式家具風格的前奏,同時也被路易十五所吸收,成為洛可可家具的主要特點。

攝政式椅子的風格表現為從路易十四時期的直線形向外廓曲線形的一種過渡形式。椅子的尺度較小,使其可以較方便地從沿墻擺放搬動到所需要的位置,以便于人們進行交際。與路易十四時的椅子相比,這種椅子顯得更為精致和優雅,外廓更加柔美,有著更多的精美的淺浮雕裝飾,不太講究嚴格的對稱性。一般而言,攝政式椅子的靠背較路易十四式的低,椅背的頂部常常是波狀曲線形式上面雕刻貝殼、莨苕葉飾或渦卷紋;兩側背框架仍為垂直邊框為主;靠背下方有橫檔,略高于座面;扶手彎曲,椅扶手支撐柱內縮于前腳,與座面的側檔連接在一起;座面下的望板呈凸肚形,雕成扇貝形,兩側搭配連綿的茛苕葉飾或渦卷紋,腿間逐漸取消了以前的X形拉腳檔。

桌類風格的變化與椅子一樣顯示了同樣連續的演變。玄關桌與墻上的鑲板相呼應,并置放在其下方,鑲板上通常安裝鏡子,兩條桌腿和望板采用精美的雕刻和鍍金裝飾,石材臺面,前沿呈中間外凸波狀曲線。

臺架桌繼續采用架桌形式,長方形桌面,S型曲腿,腿間仍用X形拉檔,大理石臺面,木質部位采用扇貝、渦卷葉飾等精美的雕飾。特別重要的類型是寫字桌,桌面上通常鋪設皮革,桌下橫向排列三個抽屜,黃檀木或緞木鑲嵌,彎腿上端、拉手等處鎏金青銅裝飾。

始創于路易十四時代的抽屜柜,開始在攝政時期流行。其功能相當于目前的抽屜柜、斗柜。面板下是抽屜,曲線形的望板,櫥腿細長而高挑。凸曲線外形,正面中間凸出,兩側內收,形成流暢的曲線造型。家具邊部、抽屜面板、腳和其他部位都裝有鎏金青銅飾件,裝飾細部常常是對稱的。

攝政式家具反映了由男性化的巴洛克高潮到女性化溫婉秀麗的洛可可風格的轉變過程。家具的外形多使用自由的曲線,家具的邊角利用曲線沿內框作連續的運行,制作工藝精湛,特別是青銅鑲嵌,單板貼皮和細木工技術,在鎏金青銅裝飾件的應用上也改變了路易十四式那種沉重感。攝政式家具所形成的圓潤、柔婉、輕巧、靈秀的效果,不僅成為路易十五式家具風格的前奏,同時被路易十五式家具所吸取。

在攝政式家具中,最主要的材料是木材、清漆、織物和青銅。此外,瓷器、大理石、藤材也用于一些家具的制作。木材中,山毛櫸是坐具的主要材料,胡桃木在法國北部和西部地區用得最多,但橡本也同時繼續使用;而在以波爾多為中心的法國東南部,開始使用桃花心木制作家具;以巴黎為中心的為皇室和貴族所制作的家具,則開始大量使用被稱為國王木的西阿拉黃檀木,此外,用到的木材有櫻桃木、梨木、緞木、玫瑰木、郁金香木、榆木樹根等。鎏金青銅飾件成為家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泛用于家具的立面、立柱、鎖眼、拉手和底足部分。織物類有來自里昂的絲織品、戈布蘭和奧比松的織物、荷蘭烏得勒支和意大利熱那亞的天鵝絨、中國的絲綢、錦緞,奧伯卡馬夫(Oberkampf)在法國工廠制造的印度風格的印花布等。

18世紀起,法國家具中方直的靠背、座面逐漸變成圓形,僵直的腿形也變成優美的S形曲線形式 。由于曲線的大量運用,使得家具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水平與垂直構件在外部清晰可見,但是如今卻被隱藏起來,也就改變了家具的結構形式。攝政時期處于過渡時期,家具尚保留了一些直線形態,多數呈對稱構成形式。S形曲腿開始使用,但許多家具仍留了腿間X形交叉的橫撐。


路易十五時期(1724-1774)

1723年,路易十五親政,他重新將王室的活動中心轉回到凡爾賽宮,并且將幾個小房間重新裝修,采用輕巧、明快的室內裝飾手法及家具。法蘭西貴族素以文明開化著稱于歐洲,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當時也被視為全歐洲最優雅、最高貴的。18世紀的法國是沙龍文化的黃金時代,當時的沙龍是進行政治、文學、藝術、哲學討論或舉辦小型舞會的社會活動場所,婦女在社交活動中起著一定的支配作用。

從1745年起,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1721-1764)成為凡爾賽宮沙龍的主人,那里集中了一批著名的學者、藝術家、文學家、政治家、銀行家等,成為左右法國文化藝術走向的重要力量,也成為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蓮帕杜爾夫人是—位富裕市民的妻子,她容貌美麗、才能非凡,富有教養。她19年的寵妃生涯基本順乎啟蒙時代的思想潮流,由于她的作用,使法國文學、藝術界的大師們得以與政府有直接往來。由于她的參與而修建的幾座豪華建筑的建造,如埃弗勒宮即今天的愛麗舍宮、巴黎西郊圣日耳曼的賽爾別墅、巴黎東北角馬恩河上香鎮的香堡、凡爾賽官附近的美景宮等,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條件,而且也為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建筑師加布里埃爾(Ange-Jacques Gabriel,  1698-1782)、家具師奧本(Jean-Francois Oeben, 1721-1763)和德拉諾瓦(Louis Delanois, 1731-1792)、藝術家布歇(Francois Boucher, 1703-1770)和拉圖爾(Maurice-Quentin de La Tour, 1704-1788)等人參與了這些建筑的改建設計與裝飾工作,使之成為華麗、優雅的洛可可藝術的典范。

在路易十五的體閑氣氛中,貴族們十分偏愛椅子,于是涌現出一批造型優美、坐感舒適的新的坐椅形式。它們將藝術與功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流芳百世的洛可可式家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扶手椅(Fauteuil)和安樂椅(Bergere)。扶手椅是一種扶手向外側敞開并向內縮進一段的椅子,座面靠背用天鵝絨包襯,整體曲線流暢,腿部多為S形,腳端用茛苕收回彎曲底腳。

安樂椅是一種按照婦女身體比例和服裝而設計的寬大而舒適的低扶手椅,靠背即側面均裝有軟墊,座面采用較厚的彈性座墊,通體用華麗的織錦包面豪華、舒適。有的安樂椅的扶手部位做成狀似翅膀形,座面既深且寬,是特別為了適合貴婦們寬大的衣裙而設計的,主要用于沙龍中。

梳妝椅是形體較小,專為那個時代長發的梳理而設計的,靠背的頂端中央向下凹,坐者可舒適低地靠在靠背上方便美發師幫助梳理。

書寫椅是一種造型獨特的小型扶手椅。座呈菱形,前后各一條腿,靠背較低且與扶手連成一體,呈馬蹄形。在凡爾賽宮的書房中就有此椅,據說路易十五就非常喜歡這種椅子。

觀牌椅是一種特殊的靠背椅,靠背上端裝有寬軟墊,供人站在背后把胳放在上面觀戰而設計的。打牌是當時社會的一種風尚,當一個人坐在坐在椅子上對局時,另一人可站在背后用胳膊架在靠背頂端的軟墊上舒適的觀戰。

沙龍也是當時男女相互相識相戀的主要場所,為了便于戀人間的親密交談,產生了一種戀人椅(Veilleuse)。這是一種兩把成對使用的長椅。椅子的靠背變成床頭,扶手裝在椅子的前面,成為一種變形的椅子。在倫敦的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著一把蓬帕杜夫人使用的戀人椅,是洛可可風格成熟時期的典型作品。

在路易十五時代,在沙龍和婦女臥室內常見一種叫卡那派(Canapa)的長椅,大小不同約二至三張扶手椅長,有6或8條腿,長靠背呈波浪起伏狀,左右扶手同安樂椅一樣做成封閉式。這種椅子并不是為三個人而準備的,而是為穿撐裙的婦女使用,如果出席沙龍的男士坐到這張長椅上,就會被認為沒有教養而不受歡迎。

在洛可可的的沙龍生活中,為了適合不同的休息姿勢,產生了一種由兩件或三件坐具組合而成的組合躺倚。這種躺椅豪華、優雅,很快得到上層社會女性的青睞,被稱為公爵夫人(Duchesse Brisée)。躺椅的頭部采用貝爾杰爾型的安樂椅,腳端是靠背低矮的貝爾杰爾。三件套的在中間部位加上相同高度的凳子。這種躺椅對沙龍的女主人來講特別方便,可以代替床,蓋上毛毯就可體息。使用后,每件家具可拆開放置,非常方便。

如此紛繁多樣的椅子,滿足了法國上流社會王公貴族們追求奢華安樂的需求,也凝聚了巴黎一流的家具師、雕刻家的心血。而在我們眼中,它們又代表了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

洛可可時代也是桌類家具的黃金時代。隨著沙龍文化的流行,法國的桌子形式和種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洛可可式桌子形體變小,結構趨簡,取消了四條腿之間的橫撐連接,重量變輕,搬動方便。細長的曲腿,精致的鑲嵌工藝,優美、雅致。除了平桌面的寫字桌以外,還有勃艮第風格女士寫字桌,一種是桌面外側部位帶有抽屜立面的疊櫥式寫字臺(Bonheur Du Jour)。

另一種是有桌面帶有一塊可翻開門板的翻蓋式淑女寫字桌(Bureau De Dame),翻蓋開啟后可作寫字面使用。

另外,還有一種上部是筒形滑蓋的滾筒寫字桌(Bureau a Cylindre),著名的國王桌(Bureau du Roi)便是此類型寫字桌,它由巴黎著名家具師奧本(Jean-Francois Oeben, 1721-1763)及其弟子里茨內爾 (Jean-Henri Riesener, 1734-1806)經歷9個春秋才完成,放在凡爾賽宮國王的書房中。這件作品采用了最精致的細木鑲嵌技術及鎏金青銅裝飾件,是路易十五時期洛可可家具的杰作。

梳妝桌(Table a Coiffeuse)可以說是洛可可桌類家具中最具魅力的一種,不僅造型優美,而且結構也十分合理,制作時常與書寫功能結合在一起,兼具梳妝及寫字的功能。梳妝桌配有精巧的機械裝置,上層桌面可向后滑動一半,抽屜向前打開,內部分成三部分,中間的一塊裝有鏡子,可向上翻開,方便照鏡。左右兩側向外翻開,內可存放香水等化妝用品。桌面、抽屜面板等處采用了精美的鑲嵌裝飾。

此外,還有早餐桌、牌桌、咖啡桌、閱讀桌等等,基本都具有前述的裝飾工藝和風格特點。可以說,歐洲所出現的桌子形式和種類,在洛可可時代已基本完善。

路易十五時期的櫥柜家具有抽屜柜、墻角柜、大衣櫥、書柜等等,其表面多采用薄木拼貼、鑲嵌、鎏金青銅等裝飾手段。抽屜柜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時尚的家具,它的外形更優雅,尺度也較小,最常見的是兩個抽屜的抽屜柜,依然采用攝政時期以來的曲面造型。望板的中心部位呈向下突起的曲線形狀,這是它的另一個特點。有一些衣櫥的兩個抽屜之間仍有一根外露的橫檔,但是后來開始利用結構的改變將其隱藏在抽屜面板后面。臺面普遍采用大理石制作。各種色彩的東方漆應用也十分流行;在外立面裝飾中,鑲嵌細工和青銅鑲嵌也繼續作為一種優先采用的技藝。

攝政式和路易十五式家具裝飾,反對直線的運用,裝飾的細節充滿了想象力,借鑒了中國、日本的東方裝飾圖案,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對中國、日本藝術的熱情。多運用貝殼的曲線皺折和彎曲形構圖分割,裝飾極盡繁瑣、華麗之能事,色彩絢麗多彩,以及中國卷草紋樣的大量應用,具有輕快、流動、向外擴展以及紋樣中的人物,植物、動物渾然一體的突出特點,受荷蘭影響,鑲嵌細工在這個時期家具比以前更為常見,中心采用花、果實和田園生活的場景,并用青銅雕飾構成洛可可式流動柔軟的曲線裝飾。1748年,法國發明了一種仿中國漆的馬丁漆(Vernis Martin),此后,仿中國的漆繪裝飾迅速流行開來。

法國路易十五式的家具以華麗輕快、精美纖細的曲線著稱,以回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為主要特征,以凸曲線和細長的彎角為造型基調,以中國風為一種時尚,形成了一種輕快精巧、優美華麗、閃耀虛幻的風格,成為洛可可家具的代表。與巴洛克家具相比,路易十五式家具是一種更為纖巧優美的宮廷貴族風格的式樣。


英國洛可可家具


整個18世紀是英國家具設計及室內裝飾設計最有成效的黃金時代,隨著生活方式的近代化,又出現了很多新形式家具,以適應多種生活方式的需要,在實現美與功能的完美統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洛可可風格始于安妮女王時期,持續至喬治三世中晚期,大體可以分為安妮女王時期、早期喬治時期和齊賓代爾時期。安妮女王式家具是最早探求怎樣符合英國民眾需求的家具;早期喬治式是一種折衷的風格,持續到40年代左右;50年代齊賓代爾引領了一場家具設計的風暴,使英國家具進入了真正的洛可可時代。


安妮女王時期(1702-1714)

1702年,根據英國王位繼承法的規定,由瑪麗的妹妹安妮繼承威廉三世的王位,史稱安妮女王(Queen Anne,  1702-1714)。自安妮女王即位后英國國民的生活水平開始逐漸上升,中產階級的財力日益增大。科技的進步、工商業的發展和殖民地的擴張,使得這個國家在財富和軍事實力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大量豪宅和宮殿的建造使得室內裝飾與家具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18世紀初,英國社會已形成一種與宮廷生活方式相反的較為輕松的生活方式,非常適合于英國的鄉村生活,英國的貴族大都不喜歡城市的生活,當沒有政治或社交活動或比較少時,他們寧愿住在鄉下而不愿住在倫敦。因此,鄉村隨著其主人在這一世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而變得更加華麗。他們中有許多人經歷過旅行教育,熟悉歐洲的藝術趣味,從而對英國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薄板靠背椅(Splat-back Chair)是安妮女王時期家具的代表作品,輕盈優美的彎腿是此椅子的一個典型特征。而靠背中央花瓶形的靠背板,源于英國溫莎椅靠背中間的薄板形式,成為安妮女王式椅子的又一個典型特征。結構堅實又具裝飾性的薄板靠背,以適宜的彎曲形式適合人體的背部曲線,輕巧的彎腿與背框曲線和諧地相蓮,彎腿的膝部通常以貝殼、獅面、渦卷花飾等有節制的裝飾。

帶扶手的薄板靠背椅扶手呈渦卷形,前方落在座框上,而并不與前腿連接,斷面呈圓形,但在肘部接觸部位處理得很平坦,起初彎腿之間采用H形拉腳檔連接以增加強度,但隨著風格的演變,隨后這些拉腳檔逐漸被取消,兩條后腿輕微地向后傾斜。雙人椅也采用同樣的形式。這時的躺椅仍十分流行,同樣也是采用薄板靠背和彎腿形式。

靠背與扶手相連、織物包面的翼狀椅(Wing Chair)則是安妮女王時期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安樂椅。輕巧的彎腿、高高的靠背,兩側添翼,并向前延伸與扶手相連,扶手向外呈卷筒狀。整體造型流暢、優雅、舒適。

這時的桌子延續上述的裝飾工藝和風格特點,輕巧的彎腿,簡潔的裝飾。

自17世紀來興起的高櫥柜繼續流行,形體較大,表面裝飾有薄板貼皮或漆畫,球形腳或細長的彎腿。高大的雙結構書寫柜(Bureau Cabinet)開始流行起來,下方一般是三層抽屜和一個斜面的書寫板,上方帶有鏡子的對開門內部是各式文件格;外立面常裝飾東方風格的漆畫。

這個時期的家具仍以胡桃木為主,家具以輕盈優美的彎腿為特征。為了與之相呼,家具表面素靜、簡潔,沒有過多的裝飾,只是偶爾在局部進行鍍金或雕刻。細膩、優美的貼木和鑲嵌細工是這個期的一個特色,同時,受中國風格的影響,有的家具中應用了油漆彩繪,通常以黑、紅為主。

安妮女王式家具是一種非常英國化的家具,它以簡潔的造型、洗練的裝飾、均衡的比例和完美的曲線表現出一種優雅、理性的美。優美的S形彎腿是其最重要特征,這種優雅的曲線被應用在椅子、桌子、餐具柜、燭臺等眾多家具的腿部,成為安妮女王式家具的典型標志。這種風格與17世紀后期的威廉-瑪麗式產生了鮮明的對比,以輕盈、優美、典雅的曲線,博得人們的喜歡。雖然安妮女王統治英國只有13年,但這一時期設計的家具卻流行了數十年,甚至到今天,安妮女王式仍然是美式家具設計的主流系列之一。


早期喬治時期(1714-1740)

安妮女王的駕崩代表著斯圖亞特王朝的終結,漢諾威王朝的開始,它從喬治一世(1714-1727)起,歷經喬治二世(1727-1760)、喬治三世(1760-1820)、喬治四世(1820-1830)、威廉四世(1830-1837年),最后至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這里所說的早期喬治時期是指喬治一世之喬治二世期在位,大約時間為1714年至1740年。

這時的家具樣式基本沿用安妮女王時期的式樣,只是由于當時的社會風尚和使用材料的不同,促使家具又開始向豪華、古典方向發展。安妮女王時期纖巧優美的S形彎腿多被動物腿替代,演變成為爪球足或蹄形足。

18世紀20年代,桃花心木開始大量應用于家具中,取代了長久以來的胡桃木,從而改變了家具的設計風格和裝飾特征。桃花心木的大量使用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英國的胡桃木主要來自法國,但由于蟲災使得法國的胡桃木瀕于絕跡,1720年法國禁止了胡桃木的出口;二是為了彌補原材料的不足,1721年英國廢除了桃花心木的關稅,從英殖民地和西印度群島大量進口桃花心木。由于桃花心木比胡桃木材質更好、強度更大、更易雕刻且能防腐防蛀使得它一舉取代了胡桃木的地位,成為表現豪華壯麗的古典題材的最佳選擇。除了桃花心木以外,部分家具繼續使用胡桃木制作。18世紀中期起,還使用了一些挪威云杉、瑞典和英國橡木、西班牙胡桃木、巴西紅木等,軟木類如山毛櫸、樺木、松木、西洋杉、梨木等常用于家具的鍍金或油漆部位;山毛櫸還被用作椅子框架,橡木用作滑道抽屜。

早期喬治式家具在安妮女王式家具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裝飾,趨向豪華,破壞了安妮女王時期原有家具的簡潔、優雅之美。安妮女王時代優美的彎腿,在這個時期變成粗胖的動物腿形,并配以威嚴的爪球足。除了在腿的膝部雕飾扇貝、葉形裝飾外,還有大量的獅子、頭像等題材,雕刻裝飾過于繁多。從某種意義上說,早期喬治式家具沒有太大的突破,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風格的倒退。


齊賓代爾時期(1740-1770)

托馬斯·齊賓代爾(Thomas Chippendale, 1718-1779)英國家具界最有權威和成就的家具師,也是第一個以本人名字命名家具風格的平民,從而打破了以君主名稱給家具風格命名的慣例。齊賓代爾于1718年6月6日出生于約克郡的奧特勒,1729年到奧特勒附近的法倫霍爾學習木器制造,在結束學徒之后搬到倫敦,并且成為一名獨立的家具師。

齊賓代爾的設計活動從18世紀30年代開始,其風格的流行則從40年代至70年代,起初受法國攝政式的影響較大,從50年代起主要受路易十五式影響,大膽采用了洛可可式典雅、優美的自由曲線。1755年至1760年間,正是中國風進入歐洲的鼎盛時期,中國園林及建筑給了齊賓代爾無數創作靈感和創作題材,他設計出一系列具有中國情調的家具,床的形式借鑒中國的亭子;椅背采用中國建筑中窗花格的形式,也有的仿中國竹家具的竹節式樣......這些家具對當時的英國甚至整個西方來講,無疑是一種特殊的異國情趣。

1754年,他建立了包含工廠、倉庫、商店的齊賓代爾商行。此后,幾經周折,齊賓代爾的商行逐漸完善起來,包括會計室、居室、椅子工房、木器工房、玻璃工房、干燥室、油漆工房、展品廳、倉庫等,雇傭了許多工人和技術人員進行大規模的家具生產。同年,齊賓代爾出版了著名的《客戶與家具師指南》(The Gentleman and Cabinetmakers Director),收錄了當時倫敦主要家具工廠里所能發現的家具設計,包含設計圖與文字說明。雖然此書遠非介紹洛可可風格的第一本書,但是卻較完整地反映了喬治時期家具形態的基本特征,它以圖解的方式切合實際地分析了家具風格.使得人們清晰地了解到自早期喬治式以來有關家具的發展狀況,這本書一經出版,就被眾多人所喜愛,讀者包括哲學家、歷史學家、建筑師、雕刻家、家具師及貴族階級,并很快得以普及,而書中所包含的內容,也很快成為英國社會最流行的家具形式,齊賓代爾從此名聲大振。1759年和1762年他又出版了圖冊的第二版和第三版,其社會地位日益提高。1760年,由著名美術品收藏家托馬斯·洛賓遜推薦,加入藝術協會,這個協會由藝術界、制造業和商界同出資設立,會員有貴族也有學者,齊賓代爾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家具師,因而更使他成為英國家具界的權威人士。由此也意味著英國的家具設計已進入洛可可的鼎盛時期。

齊賓代爾一生中設計和制作的家具可謂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坐椅,他采用材質細膩易于雕刻的桃花心木作基材,背板采用薄板透雕技術,將綬帶、網格紋以及巖石與貝殼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輕巧又美觀,使他的家具獲得了極大的活力。

根據椅子靠背不同,大致可分為三種形式:梯背(Ladder back)梯形橫格式,由四根較細的橫檔或豎擋構成,多呈耳朵形透雕裝飾;阿利斯靠背(Allis over back)采用中國風格或哥特式窗頭花格為構圖形式,椅子前腿為方直腿,后腿弓形后彎;薄板透雕靠背(Splat back)立板通常透雕成綬帶、豎琴等花紋,前腿多為流暢的S形動物腿,爪球足,少數有采用方直腿。齊賓代爾式椅子若采用S形彎腿,腿間通常沒有橫撐;若采用直腿,腿間常采用東方式的橫撐形式,靠背最上方的頂板與靠背板連為一體。

齊賓代爾創作了許多家具融洛可可、哥特式、東方情調和其他風格于一體,但毫無牽強之感。下面這件局部鎏金桃花心木陳列柜混合了東方的中國形式、法國的洛可可風格和中世紀的哥特式三種風格,采用帶有挑檐的中國亭子作為頂部的擱架,取代以前常用的山墻頂飾;法式洛可可的卷草紋裝飾柜門和腿部;基架的形式和抽屜楣板的裝飾無疑受到了中世紀哥特風格的影響。

齊賓代爾設計的床主要體現在法國洛可可和中國亭子的造型特點,洛可可風格的豪華床帷,中國亭子樣式的頂蓋和窗花格床屏。

齊賓代爾式家具在簡潔樸實的英國風格上吸取了洛可可式纖細柔和的曲線美,并融合了東方藝術的格調,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家具線型單純而有力,給人一種穩健、優稚的感覺。1779年11月13日,這位英國18世紀最偉大的家具大師因肺病逝世,留給后世無數家具精品和創新設計理念。他的家具不僅對英國國內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對北歐、西班牙、意大利、美國等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從而確定了英國家具在世界上的地位。齊賓代爾編撰出版的《紳士與家具業者指引》、《家具裝飾圖案集》、《日用家具典范》和《家具產品目錄》等書,對當時英國家具工藝具有指導性的意義。齊賓代爾式家具風格在1760年至1780年間風行美國,在美國費城甚至還開設了齊賓代爾家具學校,費城又自然成為美國齊賓代爾式的家具制作中心。作為一代宗師,齊賓代爾是名副其實的,新的思想帶來新的啟發和新的創造,使他能夠在歷史發展的轉折點跟上形勢,足已表明他的智慧與遠見。由于他制作的家具大量使用桃花心木,所以這一段在歷史上稱為桃花心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