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aⅴ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mofos69-国产精品自在在线香蕉|www.jn-114.com

新藝術玻璃

19世紀90年代后期新藝術風格(Art Nouveau)滲透到了各個美術領域與藝術裝飾。在彩色玻璃的探索中,開創了至今為止最偉大的新藝術玻璃。就像新藝術所倡導的那樣,新藝術玻璃將自然中的植物花卉巧妙融合,色彩繽紛夢幻。

新藝術玻璃藝術家埃米爾·加萊(émile Gallé, 1846-1904),奧古斯特·道姆(Auguste Daum, 1853-1909)和安托萬·道姆(Antonin Daum, 1864-1930)兄弟,勒內·拉里克(René Lalique, 1860-1945)和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Louis Comfort Tiffany, 1848-1933)等人最具代表性。


玻璃技法

新藝術玻璃通常采用純手工制作,通過分層吹制,蝕刻等手段最后使用多色金屬氧化物熔融著色。彩色玻璃在歐洲有著千年的歷史,新藝術風格玻璃為了追求極致的自然美感,更具光澤和形態獨特,使用了各種玻璃技法,埃米爾·加萊更是開創了玻璃鑲嵌(Glass Marquetry)技法,蒂芙尼則制作出了“法夫萊爾”(Favrile),意為“手工制作”的彩虹藝術玻璃。

浮雕玻璃(Cameo Glass)起源于采用半寶石瑪瑙裝飾器具表面的古羅馬。作為最奢華玻璃的表現形式,通過蝕刻、雕刻的手法,玻璃表面呈現出美麗的浮雕圖案。

裂紋玻璃(Crackled Glass)器身遍布細小裂紋,這項技法源于16世紀的威尼斯。玻璃熔化時將其浸入冷水中,從而使玻璃破裂,然后將玻璃重新加熱,使用模具或手工吹制形狀,玻璃的重新加熱使得裂紋再次密封。

玻璃鑲嵌(Glass Marquetry)將半流質的玻璃層覆蓋在同樣處于半熔融狀態下的玻璃上,從而得到朦朧、具有浮雕效果的表面肌理、這種技藝類似于木材上的細木鑲嵌,在主體玻璃的外部添加一層薄薄的彩色玻璃,燒制成形后,用酸蝕刻需要得到的輪廓,也可以雕刻,最終使其下面的圖案顯露出來。這種工藝的技術含量較高,工藝極為復雜,在玻璃工藝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加萊的作品第一次釋放出玻璃材質的內在生命與精神,提高了玻璃藝術的品位,從而確立了他在世界玻璃藝術史上的地位。

法夫萊爾(Favrile)在熔融玻璃上加入各色金屬氧化物,蒂芙尼所制作出的玻璃擁有彩虹的色澤,這樣染色玻璃濃淡相宜。

金沙石玻璃(Aventurine Glass)源于17世紀威尼斯的玻璃技法,擁有氧化銅的砂金石經過燒制后,內部產生如星光般的光芒。

脫模/失蠟鑄造法(pate-de-verre)先制作黏土原模,然后使用將細碎的玻璃與粘合材料混合,并在陰模內壁刻好花紋,使混合物附著在表面,形成涂層,也可根據不同地方需要色澤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材料附著如琺瑯等。經過燒制后,玻璃器具與磨具分離,表面的花紋也隨之形成。另一種則需要制作外模和內模兩件模具,形成中空,在其中放入熱蠟,通過對模具的加熱,熱蠟流出,形成完整模具。然后通過加入混合玻璃材料,放入烤爐,最后加熱成形。


法國南錫派

作為法國新藝術運動南錫派的領軍人物埃米爾·加萊除了充滿自然風格的細木家具以外,同樣以擅長玻璃器制作而聞名于世。加萊出生于法國南錫一個手工藝者家庭,高中畢業之后,他在德國攻讀了哲學、動物學、植物學和礦物學,并學會了對于玻璃和木材家具鑲嵌的技藝。1885年,他在柏林的工藝品博物館研究了中國玻璃藝術的館藏品,啟發了他分層燒制和雕刻玻璃的靈感。1901年,他與道姆兄弟和拉里克一起創立了南錫流派(Nancy School),并擔任了第一任主席。

09.jpg

1871年,加萊前往大英博物館,在參觀過古羅馬浮雕玻璃后深受影響,返回南錫后開始致力于對浮雕玻璃工藝的創新。

加萊認為色彩是最為重要的感官刺激,他將各種顏色的玻璃分層燒制,最后酸蝕玻璃表面,使底層玻璃色彩透出。甚至有時在中間分層的地方加入金屬氧化物,增添鮮明的色彩。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加萊使用法國傳統琺瑯工藝來裝飾玻璃器,但他很快便轉向了更富個人特色的技法--運用雕刻或蝕刻工藝,以不同顏色、質地的玻璃為素材,以植物花卉為主題裝飾各種玻璃器。受當時日本藝術和浮世繪的影響,他的花卉圖案帶有強烈的東方氣息。

1878年,南錫的另一名玻璃大師讓·道姆(Jean Daum, 1825-1885)創立了道姆玻璃工坊(Daum Glass);1885年,讓的兩個兒子奧古斯特(Auguste Daum, 1853-1909)和安托萬(Antonin Daum, 1864-1930)加入公司,在兩兄弟的領導下公司真正進入了藝術玻璃的創作生產。道姆聘請了多位藝術玻璃大師參與新藝術玻璃技法的創新,雅克·格魯伯(Jacques Grüber, 1870-1936)和歐仁·加爾(Eugène Gall)的加入致使道姆工坊成為了新藝術運動時期法國最著名的玻璃工坊之一。早在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道姆參觀加萊的作品后深受啟發,道姆的作品采用了琺瑯彩、玻璃雕刻、燙金等繁復工藝,玻璃表面裝飾豐富的花卉,動物,甚至當時最著名的歌劇主題。

道姆玻璃工坊最著名的工藝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脫模/失蠟鑄造法,這種工藝擁有5000年歷史,1900年被道姆重新發現改進,可以使玻璃不在受到厚度的拘束,同時擁有強烈變化的色彩;同年,道姆在巴黎博覽會上獲得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并一舉成名。這項古法工藝至今仍然被道姆公司沿用,也是唯一能制作此類玻璃的工坊。在創立南錫派的三年后加萊去世,道姆成為了新藝術裝飾玻璃的領軍人物,也是這項運動背后的主要推動力。

法國的設計師熱衷于玻璃器皿的設計,醉心于復雜的技法和豐富的效果。而現代珠寶首飾發明家和玻璃詩人勒內·拉里克則將珠寶設計融入到了玻璃藝術,其風格設計富于想象被稱為“沒有時間限制的風格”。他喜歡在作品中表現“雌性”植物花卉與動物的形態,突出不對稱,線條彎曲。

拉里克開拓了大規模的生產方式,但保留了高藝術性,很多單獨的玻璃都采用失蠟法工藝燒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新藝術風格已經過時,為裝飾藝術風格所取代,該裝飾風格具有更多流線型幾何圖案,而不是其前身新藝術的曲線;1920年之后,拉里克創作了大量裝飾藝術風格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新藝術運動再次復興。


蒂芙尼工作室(Tiffany Studios)

1885年,蒂芙尼(Tiffany&Co.)創始人兼珠寶商查爾斯·蒂芙尼(Charles Tiffany, 1812-1902)之子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創立了美國新藝術史上無法逾越的巔峰-蒂芙尼工作室(Tiffany Studios),被譽為新藝術中最美的彩色玻璃制作商。

這位天才的藝術家曾游歷歐洲,接受過良好的繪畫與設計訓練,多次拜訪法國的藝術玻璃大師。他的工作室專注于彩色玻璃,不僅制作染色玻璃窗畫,而且用染色玻璃的技術制作燈具和裝飾花瓶。1881年,受古羅馬玻璃色彩的啟發,蒂芙尼創造了第一批法夫萊爾彩色玻璃,在制作過程中將熔融狀態的各色玻璃混合,并添加金屬氧化物,這樣的玻璃擁有彩虹般的色澤,與當時所有藝術玻璃有著明顯的區別。

工作室所開創的含鉛玻璃燈,是19世紀晚期重要的藝術品標志。當它們首次出現的時候,俘獲了所有觀者的芳心,吸引了世界各地無數的藏家。其主要靈感來源于自然,所有的花卉都充分體現了驚艷的燈光設計。

1889年,巴黎萬國博覽會的舉辦,蒂芙尼目睹了新藝術風格發展的盛況。在隨后舉辦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蒂芙尼展出的教堂彩色玻璃與馬賽克拼接畫震驚整個展會,共取得50多項大獎。隨后數以千計的教堂都以精美的蒂梵尼玻璃作裝飾,蒂芙尼這個名稱也成為了染色玻璃藝術的代名詞,當時的藝評家需要用看待繪畫或雕塑的方式來欣賞這樣的玻璃杰作。

由于傳統的玻璃技藝無法滿足其精細的要求,蒂芙尼從而研發了新的玻璃畫鑲嵌裝飾技巧銅箔法,畫面不在擁有明顯分割的痕跡(在中世紀的教堂中常常采用寬厚大鐵框鑲嵌)。通過對玻璃研磨,使用銅箔將彩色玻璃邊緣包裹,銅箔一面帶有黏性使交界處粘合,邊緣經過焊接完全融合。


彩色玻璃窗

用彩色玻璃畫裝飾墻面一直是歐洲最為重要的藝術裝飾手法,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延續著這一上千年的傳統。捷克藝術家阿爾豐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 1860-1939)以畫藝俘獲了世紀末世俗與頹廢,他筆下的人物是那么細膩,搭配具有清晰曲線輪廓的裝飾性圖案,美到令人窒息。穆夏晚年也醉心于彩色玻璃,最具代表的就是布拉格圣維特大教堂(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的玻璃窗。

新藝術風格的彩色玻璃通常以鮮花圍繞的女性形象為主,這也是新藝術最經典的表現形式。穆夏的玻璃窗猶如他的畫作中景色一樣,曲線唯美。而蒂芙尼則更加奢華精致,畫面融入了彩繪的技法,栩栩如生。采用法夫萊爾工藝制作的玻璃窗透出的光線色彩豐富柔和。

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對彩色玻璃的探索與創新超越了之前任何一個時代,維也納分離派的藝術家則創造了更抽象、更簡單、更幾何的彩色玻璃。新藝術運動風格被許多批評家和欣賞者看作是藝術和設計方面最后的歐洲風格,因為在此以后,歐洲幾乎再也沒有這種地域范圍廣泛的藝術運動產生,新藝術運動展示了歐洲作為一個統一文化體的最后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