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佩王朝(Capetian Dynasty,987-1328):雨果·卡佩在西法蘭克王國國王路易五世去世后被選為西法蘭克國王,開創了法國的卡佩王朝。事實上加洛林家族此時還有男性后嗣,而卡佩家族只是母系祖先來自加洛林家族。路易五世的叔叔,查理此時還在當他的下洛林公爵。但是法國貴族選擇了雨果,抑或是雨果憑借自己的實力??ㄅ逋醭臍v代國王通過擴大和鞏固王權,為法蘭西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王族譜系:雨果·卡佩(987-996)/ 羅貝爾二世(996-1031)/ 亨利一世(1031-1059)/ 腓力一世(1059-1108)/ 路易六世(1108-1131)/ 路易七世 (1131-1180)/ 腓力二世(1179-1223)/ 路易八世(1223-1226)/ 路易九世(1226-1270)/ 腓力三世(1270-1285)/ 腓力四世(1285-1314)/ 路易十世(1314-1316)/ 腓力五世(1316-1322)/ 查理四世(1322-1328)
瓦盧瓦王朝(Valois Dynasty,1328-1589):查理四世死后,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伯爵查理之子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建立瓦盧瓦王朝。瓦盧瓦王朝時期,內外戰爭頻繁。王朝初建,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名義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爆發英法百年戰爭。戰爭期間,1358年發生馬塞爾領導的巴黎市民起義和扎克雷起義。15世紀初年,瓦盧瓦家族的兩個旁系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互相傾軋,內訌延續近30年之久。從1494年起,瓦盧瓦王朝同哈布斯堡王朝為爭奪意大利而連年作戰,直至1559年《卡托-康布雷西條約》締結后才停戰。1562至1598年又爆發宗教戰爭。百年戰爭時期,王權一度衰落,15世紀初,王權逐漸加強,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國的統一,弗朗索瓦一世建立君主專制。瓦盧瓦王朝時期,市民階層迅速崛起,作為第三等級的代表開始與特權等級角逐。文藝復興達到高峰。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因無子嗣,王位由納瓦爾的亨利四世繼承。至此,瓦盧瓦王朝結束,波旁王朝開始。
王族譜系:腓力六世(1328-1350)/ 約翰二世(1350-1364)/ 查理五世(1364-1380)/ 查理六世 (1380-1422)/ 查理七世(1422-1461)/ 路易十一(1461-1483)/ 查理八世(1481-1498)/ 路易十二(1498-1515)/ 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 亨利二世(1547-1559)/ 弗朗索瓦二世(1559-1560)/ 查理九世(1560-1574)/亨利三世(1547-1589)
波旁王朝(Bourbon Dynasty,1589-1792):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統治納瓦拉、法國、西班牙、那不勒斯與西西里、盧森堡等國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其在法國的統治于1589年開始。17世紀中期,再度分出長幼兩支:長支相繼臨朝的君主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奧爾良家族的統治史稱奧爾良王朝或七月王朝。
王族譜系:亨利四世(1589-1610)/ 路易十三(1610-1643)/ 路易十四(1643-1715)/ 路易十五(1715-1774)/ 路易十六(1774-1792)/ 路易十七(掛名國王,由革命政權看管,夭折)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Première République,1789-1804):法國大革命期間建立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1792年9月22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開幕。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的專政。熱月政變后,又相繼有熱月黨人、督政府和執政府時期。1804年5月,被拿破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所代替。
政權更替:吉倫特派(1792-1793)/ 雅各賓派(1793年6月-1794年7月)/ 熱月黨(1794年7月-1797年)/ 督政府(1797年-1799年11月)/ 執政府時期(1799年11月-1804年5月)
法蘭西第一帝國(Premier Empire,1804-1814):拿破侖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又被稱拿破侖帝國,帝國本土包括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德國萊茵河左岸、意大利部分領土,鼎盛時期影響范圍占據大半個歐洲。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侖為法國皇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侖稱帝,成為法國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cais),結束法國執政府的統治。
復辟時期(Bourbon Restoration,1814-1830):1814年,拿破侖倒臺,在反法聯軍和法國國內拿破侖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1815年3月,拿破侖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鐵盧戰役過后,路易十八得以復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維護保王黨在國會的勢力。而一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政策,亦因被認為傾向于自由主義而被兩人廢除。這些舉動令波旁王朝漸失民心,最終導致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爆發。
王族譜系:路易十八(1814-1824)/ 查理十世(1824-1830)
七月王朝(July Monarchy,1830-1848):因國王路易·菲利普出自奧爾良家族而得名,又稱奧爾良王朝,始于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后被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取代。 1830年,資產階級對被剝奪選舉權大為不滿,因而發動七月革命,法國國王查理十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1883)為繼承人,然而亨利并未繼位。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資產階級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稱奧爾良王朝。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Deuxième République,1848-1852):1848年二月革命成功后,由拉馬丁,賴德律洛蘭等人以及工人代表組成了臨時政府,宣布共和國成立,七月王朝崩潰,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2月10日,路易-拿破侖·波拿巴(Louis-Napoléon Bonaparte,1808-1873)當選總統。1849年 5月13日,選舉立法議會,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為核心的秩序黨獲多數席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1851年12月 2日,波拿巴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制;1852年12月 2日,宣布成立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侖三世。
法蘭西第二帝國(Deuxième Empire,1852-1870):法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君主政權,是波拿巴家族拿破侖的侄子路易-拿破侖·波拿巴在法國建立的君主制政權,史稱拿破侖三世。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侖三世兵敗被俘虜投降,同年9月4日共和派在巴黎市政廳成立臨時國防政府,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法國臨時國防政府取代。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Troisième République,1870-1940):采用議會民主模式的共和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戰爭的失敗而倒臺、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后于1870年9月4日成立。直至1940年,因為納粹德國入侵而垮臺。第三共和國雖然從未被認為能長期執政,但意外地是法國第一個長久而穩定的共和國政權,贏得法國人對共和政體的支持。
歷任總統:梯也爾(Adol-phe Thiers,1871-1873)/ 麥克馬洪公爵(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1873-1879)/ 格雷維(Francois Paul-Jules Greco,1879-1887) /卡諾(Marie-Fran?ois-Sadi Carnot,1887-1894)/ 福爾(Francois-Flix Faure,1895-1899)/ 盧貝(émile-Fran?ois Loubet,1899-1906)/ 法利埃(Clément-Armand Fallières,1906-1913)/ 普恩加萊(Raymond Poincaré,1913-1920)/ 米勒蘭(Alexandre Millerand,1920-1924)/ 杜梅格(Pierre-Paul-Henri-Gaston Doumergue,1924-1931)/ 勒布倫(Albert Lebrun,1932-1940)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Quatrième République,1945-1958):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5年法國光復后,環繞政體問題,各派政治力量展開激烈斗爭。1945年9月,法國全民公決,擯棄第三共和國,第四共和國成立。1946年10月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告第四共和國正式建立。該憲法確立兩院議會制,并對共和國總統的權力作了嚴格的限制。11月,夏爾·戴高樂(Charles-André-Joseph-Marie de Gaulle,1890-1970)被議會選舉為臨時政府總理,組成新的臨時政府。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Vème République,1958-):1958年,阿爾及爾暴動。國民議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將軍全權,并委托其制定新憲法。9月,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總統職位成為權力的主軸,總統是外交和國防事務上的最高權威??偨y任命總理,也有權解散國民會議、舉行新的選舉、就重要問題舉行全民公決,并有權宣布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