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el Dyf
Avant la Fantasia (Maroc, près de Taroudant)
Oil on Canvas
1975
Height: 38 cm, Width: 45.5 cm
馬術表演
布面油畫
馬塞爾·戴夫
1975年
畫面高38厘米,寬45.5厘米
畫框高56厘米,寬63.5厘米
參考編號:C10186
作品描繪了位于北非摩洛哥塔魯丹小鎮舉行的傳統騎術表演“Fantasia”(騎手整齊并列排開,身著下擺垂落的白色傳統服飾,飛馳的馬匹卷起塵土,騎手同時抬起手臂,舉起火槍向天開火,營造震撼的沖鋒效果),騎手身著鮮艷的結拉巴長袍,聚集在蒼黃的沙場上修整等待比賽的開始,一旁坐著休息的騎手與隊友似乎正在交談。畫面以濃重的黑白、黃色點綴馬匹與騎手,淺藍的天空作為背景,著重描繪前景的人物;畫面人物的用色十分豐富且相互呼應,形體和色彩構圖十分完美。作品右下角有藝術家Dyf簽名;本作品以收錄在馬塞爾·戴夫作品目錄中,編號3396。
The Collection of John Werner Kluge, Washington, D.C.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2012 (gift from the John W. Kluge Foundation)
Christie's, New York, 2-3 December 2016, lot 383 (sold to benefit Columbia University for student scholarships)
The Private Collection, Cleveland, OH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sale)
美國華盛頓特區約翰-沃納·克魯格收藏(美籍德裔企業家、收藏家與慈善家,被譽為歷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之一,曾向哥倫比亞大學捐贈約5.1億美元)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2012年(由約翰-沃納·克魯格基金會捐贈)
紐約佳士得,2016年12月2-3日,383號拍品(用于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
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私人收藏(購于上述)
馬塞爾·戴夫(Marcel Dyf,1899-1985)原名馬塞爾·德雷福斯(Marcel Dreyfus)法國印象派畫家,1899年10月7日生于巴黎,1985年9月15日卒于伊夫林省(Yvelines)布瓦達爾西(Bois-d'Arcy)。戴夫諾曼底地區度過青少年時期,在那里他受到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運動的影響,并被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的作品所吸引。1922年,他移居阿爾勒(Arles),與其它藝術家一起討論學習,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這里他從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和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等古典大師的風格中獲得了進一步的啟發,他在自然中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并以生動的想象力,獨特的個人風格將它們記錄在畫布之中。很快他的作品就引起收藏家和經銷商的關注,不久之后,他就開始在畫廊展出作品。同時,他還受命為圣馬丹-德克羅(Saint Martin-de-Crau)和圣馬迪拉莫(Saintes Maries-de-la-Mer)市政廳繪制大型歷史題材壁畫;為阿爾勒阿拉坦博物館(Museon Arlaten)和安培學院(Collège Ampère à Arles)餐廳繪制裝飾性壁畫;同時,在這段時間他還為馬賽的圣路易教堂設計了彩色玻璃窗。1935年,戴夫將工作室搬遷至新印象畫家馬克西米利安·呂斯(Maximilien Luce,1858-1941)位于巴黎蒙帕拿斯曼恩路(Avenue du Maine)上老畫室中。1940年,德軍占領巴黎后,戴夫回到阿爾勒之后加入了抵抗軍,駐扎在科雷茲(Correze);1945年,戴夫返回巴黎,并在蔚藍海岸的圣保羅德旺思(Saint Paul-de-Vence)開設了新工作室,他將時間分配在巴黎和南法之間,夏天在巴黎工作,在戛納度過冬天。這期間他的作品在法國藝術家沙龍,秋季沙龍和杜伊勒利沙龍展出;并在1949年、1952年和1953年在著名的佩特里茲畫廊(Galerie Paul Pétridès)舉辦了三次個展;1950年,他受邀在卡內基學院美術館展覽;同時,他的作品也在戛納,尼斯,馬賽和斯特拉斯堡等地展出,這些展覽為他吸引到了眾多來此度假的美國藏家。
1954年夏,戴夫遇到了他的繆斯-克勞丁·戈代(Claudine Godat),19歲的克勞丁所散發出的青春與活力激發了藝術家無盡的創作熱情……次年,這對夫婦舉行了婚禮,并在凡爾賽附近的布瓦達爾西購買了一棟16世紀的狩獵小屋。此后大部分時間,戴夫將時間分配在凡爾賽、普羅旺斯和布列塔尼之間,早春他們前往普羅旺斯踩青;五月他們抵達布列塔尼在一個名為阿爾松(Arzon)的村莊度過夏天;秋天他們回到布瓦達爾西的家中。普羅旺斯的橄欖樹,甘蔗防風林和阿爾皮耶山(Alpilles)的灰白色峭壁;布列塔尼的油菜花,玫瑰海岸的花崗巖岸,瓦納(Vannes)的古墳巨石以及高聳的蓬塔旺(Pont-Aven)帽子……藝術家對于這一切的熱愛就如同對妻子克勞丁的熱愛一樣,多樣的景致也為藝術家提供了畢生的創作靈感。1960年代,戴夫已聲名鵲起,他的作品歐洲、北美和北非不斷展出,倫敦的弗羅斯特和里德畫廊(Frost & Reed Gallery)與他簽訂了代理合同,進一步在英國和北美推廣他的作品。1985年,藝術家在布瓦達爾西的家中去世,享年85歲。當時評論界說到:戴夫是一位真正的印象派畫家,他與此領域的前代大師們站在一起,并為當代印象派建立了標準。他的去世,標志著我們失去了這個時代最后一位印象派畫家。
戴夫以肖像畫、風景和靜物畫而聞名,他肖像作品的靈感通常來自他的妻子克勞丁,魅力感性是不變的主題;他的風景作品以獨特的色彩,對光線和活力捕捉而稱道;他的靜物作品熱情洋溢,內在的活力躍然而出,并通過一種奇妙的技巧呈現出美麗而清新的色彩。戴夫作為一個最純粹的印象派畫家,他完美的將自己的個人情感通過應用顏色轉移到畫布上,他的筆法流暢而完美,所有作品都沒有草稿,沒有線描,直接在畫布上用顏料一次完成。通過他的作品可以感覺到他的色彩對觀者的影響,感覺他的風景中的風,看到他的波浪中的漣漪,感知他繪畫對象的各種紋理,無論它們是樹木,人物,大地又或是花卉。他不僅僅是繪畫了一個美麗的場景,還通過他的筆觸和色彩運用來深入了解自己,他用畫筆帶來令人愉悅的輕松感。如今,他的作品可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公共和私人收藏中找到,包括巴黎橘園美術館、洛杉磯郡博物館、舊金山美術館、馬薩諸塞州諾瑟漢普頓史密斯藝術博物館和阿爾勒阿拉坦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