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 Valtat
Mère et Enfants
Oil on Canvas
Circa 1925
Height: 100 cm, Width: 81.5 cm
母與子
布面油畫
路易斯·瓦爾塔
約1925年
畫面高100厘米,寬81.5厘米
畫框高120厘米,寬101.5厘米
參考編號:C10200
作品以金字塔式構圖描繪了一對兒女和母親,母親左手扶著坐在身側的兒子,小女兒靠坐在母親身前手扶于母親大腿之上;三人服裝以藍粉紅黃等大色塊堆積,人物身處于柔和的背景色之中,表現出家庭生活中的和諧與溫馨。畫面右下角有藝術家L. Valtat簽名,此作品經過藝術家之孫路易斯-安德烈·瓦爾塔(Louis-André Valtat)驗證其真實性,并登記于瓦爾塔作品目錄之中。
Phillips, New York, November 16, 1998, lot 37
The Private Collection, Los Angeles, CA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紐約菲利普斯,1998年11月16日,拍品編號37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私人收藏(購于上述)
路易斯·瓦爾塔(Louis Valtat,1869-1952)法國野獸派畫家及版畫家,1869年8月8日生于法國諾曼底地區的迪耶普(Dieppe),1952年1月2日卒于巴黎。瓦爾塔誕生于一個富裕的船主家庭,父親是一位業余風景畫畫家,在父親的鼓勵下,瓦爾塔開始對藝術產生興趣。1887年,瓦爾塔來到了巴黎入讀國立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先后師從古斯塔夫·布朗熱(Gustave Boulanger,1824-1888),朱爾斯-約瑟夫·萊菲博瑞(Jules-Joseph Lefebvre,1834-1911)和讓-約賽夫-本杰明·康斯頓(Jean-Joseph Benjamin-Constant,1845-1902)。隨后,瓦爾塔進入朱利安學院(Académie Julian)跟隨巴比松畫家朱爾斯·迪普雷(Jules Dupré,1811-1889)學習,他的同學包括成為密友的阿爾伯特·安德烈(Albert André,1869–1954),以及三位納比派藝術家莫里斯·丹尼斯(Maurice Denis,1870-1943)、皮埃爾·博納爾(Pierre Bonnard,1867-1947)和愛德華·維亞爾(édouard Vuillard,1868-1940),他們受到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綜合主義繪畫的影響,以簡單的形式、純色和大面積色塊作為繪畫基礎;雖然瓦爾塔沒有參與這場運動,但他仍學習了納比派的技法并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1890年,瓦爾塔在贏得了尤文·達泰維爾(Jauvin d'Attainville)獎之后,在巴黎的冰川街(Rue de La Glaciere)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1893年,他在獨立藝術家沙龍(Salon of Independent Artists)首次亮相,展出了幾幅描繪他工作室周圍街景的作品;1894年,應巴黎藝術劇院(Théatre de l'Oeuvre)經理呂熱-波埃(Lugné-Po?)請求,他和亨利·德·圖盧茲-勞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一同為劇院創作了舞臺和裝飾。瓦爾塔這一期間的作品,擅長采用印象派那稍縱即逝的自然光源和點彩派中的點狀筆觸形式。有兩幅作品可以代表瓦爾塔在這一時期的風格特點,分別為1892年作品《船屋》(Péniches)和1894年作品《蘋果樹》(Pommiers),正如藝術史家雷蒙德·科尼亞(Raymond Cogniat)所評論:《船屋》一畫呈現出印象派的表現手法,渲染出水面漣漪波濤洶涌般的流動反射效果,而《蘋果樹》則呈現出陽光照耀下紅色和黃色的耀眼光彩,充滿了明亮的紅黃色光線,點綴著綠色點狀筆觸而顯得畫面生機勃勃。
1898年至1914年間,瓦爾塔因患結核病,數年秋冬都在氣候較暖的南法地中海沿岸城市度過,如巴紐爾斯(Banyuls)、安西奧(Antheor)和圣特羅佩(Saint-Tropez)。自1900年起,瓦爾塔多次騎單車旅行到卡涅(Cagnes)去拜訪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在那里,他們互相創作了幾幅對方的肖像畫,并以此制作了木刻版畫,兩位藝術家還合作創作了保羅·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的青銅胸像。居住在地中海附近的這段時期,瓦爾塔對色彩的使用越來越傾向于野獸派,尤其是在一些海景作品上。藝術史學家娜塔莉·亨德森·李(Natalie Henderson Lee)認為瓦爾塔是野獸派的先驅,雖然他與標準意義上的野獸派有所不同,在形式和色彩上的處理從未像他們那樣極端大膽。從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到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從印象派到野獸派繪畫風格轉變中,瓦爾塔被認為是關鍵人物,他的畫風既有印象派的影子,也有野獸派的狂野。
1914年后,瓦爾塔工作于巴黎,魯昂和凡爾賽附近。這一時期,他的作品回歸傳統,繪畫主題以花卉靜物,風景和現代生活場景為主,并創作了許多版畫。1927年,瓦爾塔被授予法國榮譽騎士勛章,他一直從事繪畫工作至1948年,患病多年的青光眼導致他最終失明。
瓦爾塔雖然在西方美術史上的影響遠不及莫奈、雷諾阿、塞尚、德加乃至后來的梵高等印象派人物,也不如馬蒂斯和畢加索,但他卻是一位從傳統印象派向現代藝術轉變承前啟后的過渡性人物,是銜接19世紀后期和開創20世紀西方藝術的重要一環,后期對納比派和野獸派等影響深刻的一位小眾大師。或許沒有他這類角色,印象派就不會被傳承,而畢加索和馬蒂斯的立體主義也就無以為源。如今,圣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國家美術館、巴黎奧賽美術館、圖盧茲貝姆伯格基金會博物館、波爾多藝術博物館、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國家博物館、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和西棕櫚灘諾頓美術館等眾多博物館均有收藏他的作品,同時他的作品也收藏于眾多知名私人收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