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to and Prosperpine with Boreas and Orithya
After Fran?ois Girardon and Anselme Flamen
Louis-Simon Boizot
Paris, France
Circa 1840
Bronze Height: 50 cm, Pedestal Height: 128 cm
普魯托和珀耳塞福涅與玻瑞阿斯和俄瑞提亞
根據弗朗索瓦·吉拉爾東和安塞勒姆·弗拉門原作
路易-西蒙·布瓦佐
法國巴黎
約1840年
雕塑高50厘米,底座高128厘米
參考編號:C40131
作品分別為普魯托和珀耳塞福涅(Pluto and Prosperpine)與玻瑞阿斯和俄瑞提亞(Boreas and Orithya),原型根據路易-西蒙·布瓦佐于1786年在巴黎沙龍展出的塞夫勒素瓷雕塑作品鑄造,原素瓷作品現藏于塞夫勒博物館。大理石臺架造型取自科林斯柱式,柱頭花簇柱頭有金蛇圍繞,柱身裝飾花卉樂器銅鎏金飾件,月桂花環銅鎏金裝飾柱礎,銅鎏金茛苕葉形底足。
普魯托和珀耳塞福涅(Pluto and Prosperpine)原型出自路易-西蒙·布瓦佐于1786年在巴黎沙龍展出的塞夫勒素瓷雕,現藏于塞夫勒博物館。其作品靈感來源于弗朗索瓦·吉拉爾東(Francois Girardon, 1682-1715)于1678年為凡爾賽宮花園完成的大理石雕《被掠奪的珀耳塞福涅》。巴洛克風格,題材取自希臘神話故事。珀耳塞福涅是眾神之王宙斯和農業女神得墨忒爾的女兒,因其生而美麗,后被冥王哈迪斯掠奪成為其王后。作品中珀耳塞福涅身著長袍,左手掩住面部,頭部向后微傾,低垂的右手中握著剛采的鮮花,右腿則微弓輕抬,表露出極為悲傷的場景,而身旁的冥王哈迪斯右手摟于珀耳塞福涅腰部,目光專注的望著這個美麗的少女。
珀耳塞福涅(希臘語:Περσεφ?νη;英語:Persephone)是希臘神話中冥界的王后,她是眾神之王宙斯(Zeus)和農業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的女兒,被哈迪斯(Hades)綁架到冥界與其結婚,成為冥后。希臘神話因為隨方言的不同而對珀耳塞福涅有不同的名稱。羅馬人首次聽到她的名字時的方言叫她普魯塞庇娜(Proserpina),因此在羅馬神話中她被叫做普魯塞庇娜(Proserpina)。羅馬女神普魯塞庇娜后來成為文藝復興的代表形象。在希臘藝術中珀耳塞福涅一般被畫為一個身穿長袍,抱著收割的稻穗或者麥穗,莊重微笑的少女。
玻瑞阿斯和俄瑞提亞(Boreas and Orithya)原型出自路易-西蒙·布瓦佐于1786年在巴黎沙龍展出的塞夫勒素瓷雕,現藏于塞夫勒博物館。其作品靈感來源于加斯帕爾·馬爾西(Gaspard Marsy, 1624- 1681)與安塞勒姆·弗拉門(Anselme Flamen, 1647-1717)為凡爾賽花園噴泉創作的大理石雕塑。巴洛克風格,描繪了北風之神玻瑞阿斯掠走俄瑞提亞的場景;風神吹襲著狂風,無力的俄瑞提亞高舉著手臂,身上的衣裙滑落在腰間,表情十分哀傷。作品傳神生動,人物身姿流暢而優美;對細節和衣服褶皺的處理極其細膩;無奈悲傷的情景與豐富的肢體動作相結合,蘊含了豐厚的張力。
俄瑞提亞(希臘語:?ρε?θυια,英語:Orithyia)她是雅典國王艾瑞克修斯和妻普拉克西瑟的女兒,擁有美貌的容顏。俄瑞提亞在河邊跳舞時,北風之神玻瑞阿斯(Boreas)被她深深的吸引,止住了風神的步伐。玻瑞阿斯向國王提親,但被拒絕。玻瑞阿斯將俄瑞提亞掠走使其成為他的妻子,并為北風神生下四個孩子。后來俄瑞提亞被稱為冷山風女神。
路易-西蒙·布瓦佐(Louis-Simon Boizot, 1743-1809)法國新古典雕塑家,1734年10月9日生于法國巴黎,1809年3月10日卒于同地。布瓦佐出身藝術世家,其父安托萬·布瓦佐(Antoine Boizot, 1702-1782)是皇家學院畫家,曾為皇家戈布蘭工坊(Manufacture des Gobelins, Established 1662)設計過多款掛毯;妹妹瑪麗-路易絲-阿黛拉伊德·布瓦佐(Marie-Louise-Adéla?de Boizot, 1744-1800)是著名雕刻師和版畫家。1750年,布瓦佐考入法蘭西皇家繪畫雕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進入勒內-米歇爾·斯勞茲(René-Michel Slodtz, 1705-1764)的工作室與讓-安托萬·烏東(Jean-Antoine Houdon, 1741-1828)共同學習。1762年,布瓦佐贏得羅馬獎(Prix de Rome),得到前往羅馬法蘭西學院深造的機會;1765至1770年間,布瓦佐獲得王室資助前往羅馬學習。1777年,奧地利大公約瑟夫二世(Joseph II, 1741-1790)訪法期間,皇室委托他創作了大公和路易十六(Louis XVI, 1754-1793)的胸像作品;1778年,布瓦佐成為皇家繪畫雕塑學院會員,開始定期參加年度沙龍展;1871年,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1755-1793)官方胸像在沙龍展出,此作品在之后的歲月中被復制了無數多次,塞弗爾皇家瓷廠(Manufacture Nationale de Sèvres, Established 1739)出品的素瓷作品更被稱為波旁王朝遺留的最優雅女性胸像。1792年,布瓦佐進入國家歷史古跡委員會(Commission nationale des monuments historiques),在大革命期間保護了眾多歷史建筑;1805年,布瓦佐當選皇家美術學院(Academie des Beaux-Arts)院長;1806年,布瓦佐完成了最后一件公眾作品-塞納河右岸沙特萊廣場(Place du Chatelet)棕櫚噴泉上方的鎏金青銅勝利女神像。
布瓦佐在其輝煌的藝術生涯中,不但創作了眾多杰出雕塑作品,同時還積極參與裝飾藝術品的設計。1774至1800年間,在他擔任塞弗爾皇家瓷廠藝術總監期間,布瓦佐完成了150余件素瓷原模的創作,其中部分經典作品至今仍偶爾以限量形式發行;此外,他與金工大師皮埃爾·古蒂埃(Pierre Gouthière, 1732-1813)和讓·奧赫(Jean Hauré, active 1774-1796),以及家具師紀堯姆·貝納曼(Guillaume Beneman, 1750-1811)等人合作,創作了數種裝飾在鐘表或家具上的經典鎏金青銅飾件。如今,布瓦佐的作品廣泛收藏于眾多知名專業機構和博物館之中,如凡爾賽宮、盧浮宮、塞弗爾陶瓷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華萊士收藏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洛杉磯蓋蒂中心等。
弗朗索瓦·吉拉爾東(Fran?ois Girardon, 1682-1715)法國巴洛克雕塑家,1682年3月10日生于特魯瓦(Troyes),1715年9月1日卒于巴黎。吉拉爾東師從于法國著名雕塑家弗朗索瓦·安吉耶(Fran?ois Anguier, 1604-1669),而后游歷于藝術氛圍濃厚的羅馬。1650年,吉拉爾東返回法國,在宮廷畫家夏爾-勒布倫(Charles Le Brun, 1619-1690)領導的下,為皇家園林創作了眾多裝飾性雕塑作品;1657年,吉拉爾東成為法蘭西皇家繪畫雕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成員;1674年,被學院授予終身教授;1690年,勒布倫去世后,吉拉爾東繼任成為皇家委員會雕塑總監;1695年,當選皇家學院院長。1699年,吉拉爾東完成了曾佇立在旺多姆廣場的路易十四騎馬像。如今,作品法國歷史上裝飾雕塑以及大型紀念雕塑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吉拉爾東的作品廣泛收藏于眾多知名博物館和皇家宮殿之中,如凡爾賽宮、盧浮宮和圣盧普博物館等。
安塞勒姆·弗拉門(Anselme Flamen, 1647-1717)法國雕塑家,路易十四時期皇家藝術協會雕塑大師;1647年1月2日生于法國佳萊圣奧梅爾(Saint-Omer),1717年5月16日卒于巴黎。1675年至1679年間,弗拉門獲得羅馬獎后進入位于羅馬的法蘭西學院學習,參與進行對古代雕塑的復制,并帶回法國。1669年,他與雕塑家加斯帕爾·馬爾西(Gaspard Marsy, 1624-1681)建立合作關系,協助馬爾西完成了凡爾賽花園噴泉的眾多大理石雕塑,其中包含了最重要的“掠奪”系列群雕;在此期間,弗拉門成立了獨立的工作室。1681年,弗拉門成為法蘭西皇家藝術學院會員。在馬爾西去世后,他繼續完成了凡爾賽花園與巴黎榮軍院的多個雕塑群。此外他也是路易十四最喜愛的雕塑家之一,并為眾多建筑提供了大理石雕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作品從早期的古典主義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更輕快的洛可可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