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aⅴ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mofos69-国产精品自在在线香蕉|www.jn-114.com

Bust of Mignon

Eugène-Antoin Aizelin

Cast by Ferdinand Barbedienne

Paris, France

Circa 1890

Height: 56 cm, Width: 40 cm, Depth: 30 cm

迷娘胸像

歐仁-安托萬·艾澤林

費迪南德·巴伯迪耶納鑄造

法國巴黎

約1890年

高56厘米,寬40厘米,深30厘米


參考編號:C40232

  • 作品簡介
  • 出版著錄
  • 藝術家簡介
  • 鑄造商簡介
  • 相關信息

浪漫主義鍍銀鎏金青銅胸像,艾澤林重要作品之一,同名大理石全身坐像于1881年在巴黎沙龍展出,青銅版本曾獲1889年巴黎世博會金獎展。作品人物頭部微向右側,眼神專注而堅定,五官玲瓏立體,頭巾下的秀發縷縷分明垂至腦后,緊身胸衣將女性的曲線完美展現。作品基作有藝術家Eug Aizelin簽名。

Harold Berman, Bronzes: Sculptors and Founders, 1800-1930, Vol. 2, Schiffer Pub Ltd, 1994, p.802

歐仁-安托萬·艾澤林(Eugène-Antoin Aizelin, 1821-1902)法國新古典和浪漫主義雕塑家,1821年7月8日生于法國巴黎,1902年3月4日卒于同地。艾澤林自幼便在畫家兼設計師父親克勞德-雅克·艾澤林(Claude-Jacques Aizelin, c. 1797-1856)的耳聞目染下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接受了來自父親的美術基礎教育;1844年,他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學習,師從浪漫主義雕塑家朱爾斯·雷米(Jules Ramey, 1796-1852)和奧古斯丁-亞歷山大·杜蒙(Augustin-Alexandre Dumont, 1801-1884)。1852至1897年間,艾澤林多次參加巴黎沙龍藝術展,并在1859年和1861年先后獲得沙龍獎;1878年,艾澤林的作品在巴黎世博會展出并獲得大獎;1889年,再次獲得世博會金獎。


艾澤林擁有極高的藝術天賦,其作品風格多樣涵蓋了古典神話、圣經以及歌劇等眾多題材,尤以神話和圣經人物聞名,作品充滿浪漫主義風格,雕琢精美,人物富有生氣,極具感染力。此外他還是19世紀重要的城市公共雕塑家,曾先后接受政府的委托參與完成了沙特雷劇院(Théatre du Chatelet)、巴黎市政廳(H?tel de ville de Paris)、巴黎歌劇院(Opéra Garnier)、盧浮宮(Palais du Louvre)、巴黎圣三一教堂(église de la Sainte-Trinité de Paris)、圣洛克教堂(église Saint-Roch)的修復與創作。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也為他帶來了極高的榮譽,1867年,他被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勛章;1892年,晉升為軍官勛位。如今,艾澤林的作品廣泛收藏于各大公私收藏中,如蘭斯博物館、巴黎盧森堡宮、巴黎盧浮宮和大英博物館等。

費迪南德·巴伯迪耶納(Ferdinand Barbedienne, 1810-1892)19世紀巴黎杰出金工大師,1810年1月10日生于法國諾曼底卡爾瓦多斯(Calvados),1892年3月21日卒于巴黎。巴伯迪耶納的職業生涯始于巴黎的墻紙經銷商;1838年,他與阿奇·庫拉(Achille Collas, 1795-1859)合作開設庫拉和巴伯迪耶納(Collas & Barbedienne)公司,制作并銷售歐洲各大博物館內古典時期的杰出雕塑青銅復制品;1843年,他們得到了法國著名雕塑家弗朗索瓦·呂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的合同,為呂德的雕塑鑄造青銅作品。1859年,庫拉去世,巴伯迪耶納成為工廠的唯一擁有人,此時位于朗克里路(Rue de Lancry)63號的鑄造廠已經發展至聘用約300位藝術家和工人,生產多達1200種作品,包括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1475-1564)和盧卡·德拉·羅比亞(Luca della Robbia, 1400-1482)等人的作品,以及歷史名人如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和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的胸像;至1850年,該公司還生產各種裝飾物,吊燈、花瓶和家具;1850至1854年間,巴伯迪耶納為巴黎文藝復興風格的維拉堡(H?tel de Ville)提供了各種家具和裝飾品;同時,巴伯迪耶納在琺瑯制作方面亦走在19世紀的最前沿,他的作品在1862年倫敦的國際博覽會上得到三個不同領域的金牌,其中金獎作品之一的銅鎏金琺瑯花瓶現收藏于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1863年,巴伯迪耶納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1865年,巴伯迪耶納受邀擔任法國青銅行業聯合會主席;1867年,晉升榮譽軍團軍官勛章;1874年,晉升為榮譽軍團指揮官勛章。


1870年,普法戰爭的爆發,導致制作雕塑的金屬大量短缺,他不得不暫停了青銅制品的鑄造,并從法國政府手中得到一份制作火炮的合同,使他工廠在此期間能照常運轉。戰爭結束后巴伯迪耶納立即恢復生產,與大衛·德昂熱(David D'Angers, 1788-1856)和讓-巴蒂斯特·克萊辛熱(Jean-Baptiste Clesinger, 1814-1883)等當時著名雕塑簽訂了鑄造合同;1876年,巴伯迪耶納從著名的動物雕塑家,被譽為“動物園中的米開朗基羅”的安托萬-路易·巴里(Antoine-Louis Barye, 1795-1875)手中買下125件作品的鑄造權并為此制作目錄,公司的產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886年,他被法國工業協會授予讓·古戎(Jean Goujon)金獎。1892年3月21日,巴伯迪耶納的去世被稱為當時法國雕塑界和青銅鑄造業巨大的損失,其競爭對手蘇斯兄弟(Susse Frères, Established 1804)的所有者阿爾伯特·蘇斯(Albert Susse, 1840-1922)稱他為“民族的驕傲”和“行業的輝煌”。


巴伯迪耶納去世后,他的侄子古斯塔夫·勒布朗(Gustave Leblanc, 1849-1945)接管了鑄造廠,公司更名為勒布朗-巴伯迪耶納(Leblanc-Barbedienne),繼續保持一貫的高品質,并在德國,英國和美國設立代理處。勒布朗積極拓展與雕塑家的合作關系,與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簽下了數件作品的鑄造權;同時,也買下伊曼紐爾·弗雷米埃(émmanuel Frémiet, 1824-1910)的遺作版權;1952年,勒布朗去世后,家族結束營業關閉公司。如今,作為19世紀法國鑄造大師,巴伯迪耶納鑄造的雕塑作品代表著完美的工藝與高等的品質,不但是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挑選青銅雕塑的首選,也被包括巴黎盧浮宮、巴黎奧賽博物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巴爾的摩沃爾特藝術博物館等眾多專業機構和知名博物館所收藏。

作品人物形象取自于法國作曲家昂布魯瓦·托馬(Charles Louis Ambroise Thomas, 1811-1896)跟據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小說《威廉·麥斯特的學生年代》(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創作的三幕歌劇《迷娘》(Mingon, 又譯梅娘)。迷娘是小說中最動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內向、身體瘦弱的少女,卻有著謎一樣的性格魅力。這位生于意大利的侯爵之女,她很小的時候就被吉卜賽人誘拐到德國,在馬戲團里過著饑寒交迫、顛沛流離的生活,遇見麥斯特以后被后者贖出,并強烈地愛上了麥斯特。侯爵走遍天涯尋找愛女,最終團圓之后將迷娘許配給麥斯特,他們共同返回城堡過上了美好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