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ie Fuller
Fran?ois-Raoul Larche
Paris, France
Circa 1900
Height: 44 cm
洛伊?富勒
弗朗索瓦-拉烏爾·拉爾謝
法國巴黎
約1900年
高44厘米
參考編號:C40039
作品靈感來自現代舞先驅洛伊·富勒(Loie Fuller,1862-1928)著名的甩袖舞姿,巨大的裙擺和面紗被她用來遮蓋身體,并在她的熟練舞動下成為身體的延伸。翻卷的水袖內部有照明燈泡。基座部分有藝術家Raoul Larche簽名。
Laurence Buffet Challier, Le modern style, éd. Baschet & Cie, L’Illustration, Paris, 1975, p. 172
Alastair Duncan, Art Nouveau sculpture, éd. Academy, Londres, 1978, p. 45
Alastair Duncan, Art Nouveau and Art Deco Lighting, London, 1978, p. 58
Alastair Duncan, Louis C. Tiffany: The Garden Museum Collection, Woodbridge, Suffolk, 2004, p. 642
Wolf Uecker, Art Nouveau and art Deco Lamps and Candelsticks, éd. Thames and Hudson, Londres, p. 77
Gabriel Fahr-Becker, L’Art Nouveau, éd. K?nnemann, Cologne, 1997, p. 10
Yvonne Brunhammer, Art Nouveau Belgium France, Houston, 1976, p. 266
Pierre Kjellberg, Kate D. Loftus, “Bronzes of the 19th Century: Dictionary of Sculptors”, Schiffer Pub Ltd, 1994; P.407-415
Harold Berman, Bronzes: Sculptors and Founders, 1800-1930, Vol. 3, Schiffer Pub Ltd, 1994, p.617, pp.2292
Jean-Paul Mident, Art Nouveau in France, 1999, p.80
Treasures of Art Nouveau, Skira Editore S.p.A., 1998, pg.138
Dynamic Beauty: Sculpture of Art Nouveau Paris, Macklowe Gallery, 2012, pg.126
弗朗索瓦-拉烏爾·拉爾謝(Fran?ois-Raoul Larche,1860-1912)法國新藝術雕塑家,1860年生于法國波爾多地區的圣安德烈-德屈布扎克(Saint-André-de-Cubzac)的木工家庭。1878年,拉爾謝考入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師從弗朗索瓦·茹弗(Fran?ois Jouffroy,1806-1882)、亞歷山大·菲戈耶(Alexandre Falguière,1831-1900)和歐仁·德拉普朗什(Eugène Delaplanche,1836-1891)。1884年,拉爾謝首次參加沙龍展出;1886年,獲得羅馬獎第二名。1900年,憑借著名的作品《洛伊·富勒》獲得巴黎世博會金獎。1912年,拉爾謝卒于意外。拉爾謝的藝術生涯相對短暫,他的作品以表現女性形象為主,除了《洛伊·富勒》以外,還有在1900年巴黎世博會上曾展出,被稱為米開朗基羅式的具有里程碑性質的作品《云和風暴》,為巴黎政府制作的大型大理石雕塑群《盧瓦爾河谷》至今仍然屹立于巴黎大皇宮門前。
洛伊·富勒(Loie Fuller,1862-1928)現代舞蹈和舞臺燈光技術的先驅,被稱為現代舞第一人。1862年1月15日,富勒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區,本名瑪麗-露易絲·富勒。富勒未受過正規的形體訓練,而是從商業歌舞、雜耍表演中起步的。她的職業生涯起始于小劇團的兒童演員,后來自己開始編舞,并設計出自己獨特的燈效果和絲綢舞服。1891年富勒通過她的蛇形舞在美國一舉成名,隨后遠赴歐洲發展,成為了當時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富勒在舞臺上的創新引起了無數藝術家和科學家的關注,比如羅丹、拉齊、希帕魯斯和居里夫人等,成為眾多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在富勒的眼中,舞蹈家就是一團光的生物。她以燈光的動了照亮了舞臺上和觀念心靈中黑暗的一面。她利用變幻的燈光、機關布景,透明的服裝延長和擴展了真實的肉體,并具有魔幻的迷離色彩和奇特的劇場效應。富勒熱衷于進行各種各樣有點燈光和某些特殊效果的實驗。她的《光之舞》就是在燈光流動的玻璃板上跳動的。她還曾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引起了爆炸,這一切使得她猶如舞蹈界的居里夫人。她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它的確使她把居里夫人發現的“鐳”運用到之中,創作了《鐳之舞》。 在她大多數作品中,她用紗綢質的服飾、設計精妙的燈光令人匪夷所思的機關,把自己變成一團火,一只蝴蝶,一朵花 ,而且顏色瞬息萬變。富勒創造了十足的視覺沖擊力,她把自由的肉身包裹于光束之中,使人們忘卻了芭蕾的束縛與死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視覺領域和動感世界,以流行、通俗化的方式進行舞蹈的變革。1928年1月1日,富勒因肺炎卒于巴黎,享年65歲,安葬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