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杰作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法國印象派代表畫家,1841年2月25日生于法國上維埃納?。℉aute-Vienne)利摩日(Limoges),1919年12月3日卒于法國南部濱??–agnes-sur-Mer)。雷諾阿出身貧窮的裁縫之家,早年曾在利摩日瓷器工廠從事瓷器繪畫;1862年,進入巴黎高等美術(shù)學(xué)院(école des Beaux-Arts)夏爾·格萊爾(Charles Gleyre , 1808-1874)畫室學(xué)習(xí),與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讓-弗雷德里克·巴齊耶(Jean-Frédéric Bazille, 1841-1870)和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 1839-1899)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1864年,雷諾阿以雨果小說《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女主角創(chuàng)作的《艾絲美拉達》(La Esméralda)首次亮相沙龍,由于不被當時美術(shù)界所認可,他一氣之下將作品在展覽結(jié)束后銷毀。1867年,雷諾阿完成了以情人麗莎·泰歐(Lise Tréhot, 1848-1922)為模特創(chuàng)作的《撐陽傘的麗莎》(Lise à l'ombrelle, 德國埃森弗柯望博物館藏),終在次年的沙龍展覽得到認可,自然主義小說家埃米爾·左拉(émile Zola, 1840-1902)給予作品極高的評價;1869年,他與莫奈相約前往塞納河畔的湖畔公園寫生,被公認為印象派最初作品的《蛙塘》(La Grenouillère, 斯德哥爾摩瑞典國家博物館藏)誕生,雷諾阿由此踏入了印象派創(chuàng)作時期。
1874年4月,雷諾阿與莫奈、西斯萊、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1834-1917)和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等藝術(shù)家在攝影家費利克斯·納達爾(Félix Nadar, 1820-1910)位于巴黎卡布辛大道(Boulevard des Capucines)35號的工作室舉辦了第一次印象派畫展,展出了《劇院包廂》(La Loge, 英國倫敦考陶德藝術(shù)學(xué)院藏)和《舞者》(La Danseurs, 美國華盛頓國家畫廊藏)等六幅作品,這些作品比以前表現(xiàn)出更輕快的色調(diào)和更豐富細膩的筆觸,標志著雷諾阿進入風格成熟;盡管此次展覽沒有得到很好的反響,但雷諾阿的作品卻十分受歡迎,并通過這次展覽結(jié)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位貴人,一位是重要的印象派贊助人兼藝術(shù)品經(jīng)紀人保羅·杜蘭-魯埃爾(Paul Durand-Ruel, 1831-1922),另一位是將他引入巴黎上流社會的著名出版商喬治·夏龐蒂埃(Georges Charpentier, 1846-1905)。1876 年,雷諾阿在第二次印象派展覽展出了15幅作品;同年,他在蒙馬特高地(Montmartre)租下了一間工作室,創(chuàng)作出了印象派經(jīng)典之作《紅磨坊的舞會》(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 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藏),作品中光與影、明與暗和諧組合構(gòu)成搖曳多姿畫面,是一幅洋溢著歡樂、愉快時代精神的印象派畫作。
伴隨著日益隆起的聲望,雷諾阿接受了眾多母子題材委托;1879年,夏龐蒂埃委托創(chuàng)作的《夏龐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們》(Madame Charpentier et Ses Enfants,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在巴黎沙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881年,另一經(jīng)典作品《船上的午宴》(Le Déjeuner des Canotiers, 美國華盛頓菲利普收藏館藏)誕生,雷諾阿運用其特有的印象派手法創(chuàng)作,結(jié)合了他最愛的所有主題,靜物、肖像和戶外場景演繹出置一切規(guī)矩于度外的夢幻構(gòu)圖,造就了印象派中最受好評的畫作之一。此后,雷諾阿決定去尋找新的創(chuàng)作題材和靈感;1881至1882年間,他相繼前往阿爾及利亞、西班牙和意大利,研習(xí)了委拉斯貴茲(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y Velazquez, 1599-1660)、拉斐爾(Raffaello Santi, 1483-1520)和提香(Tiziano Vecelli, 1488-1576)等前代大師的作品;此行之后,雷諾阿的畫風開始轉(zhuǎn)變,逐漸放棄專注制造光影的呈現(xiàn)筆法,而趨向于平實描繪;1883年,他在根西島(Guernsey)度過了夏天,創(chuàng)作了15幅描繪海灣和懸崖的風景作品。
接下來的幾年里,雷諾阿以更嚴厲的畫風試圖回歸到古典主義;1887年,受凡爾賽宮水池邊的寧芙仙女(Nymph)浮雕啟發(fā),他歷時3年時間完成了《大浴女》(Les Grandes Baigneuses),河邊浴后休憩的三位裸女以嚴謹?shù)墓诺渲髁x手法呈現(xiàn),人物輪廓線清晰,筆觸極其細膩;1903年,患病近十年的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導(dǎo)致雷諾阿身體每況愈下,他不得不遷居到法國南部海濱療養(yǎng);1910年,雷諾阿下肢癱瘓,只得終身與輪椅做伴。1913至1918年間,雷諾阿在青年雕塑家理查德·基諾(Richard Guino, 1890-1973)和路易·莫雷爾(Louis Morel, 1887-1975)的幫助下,相繼創(chuàng)作了《凱旋的維納斯》(Vénus Victrix)、《帕里斯的審判》(Le Jugement de Paris)、《洗衣女》(La Grande Laveuse)、《打鐵者》(Le Forgeron)、《擊鼓的舞者》(La Danseuse au Tambourin)和《長笛演奏者》(Le Joueur de Fl?teau)等系列雕塑作品;1919年8月,雷諾阿在盧浮宮出席了其作品的首展儀式;同年12月3日,于濱海卡涅與世長辭,按照遺愿與妻子及子女共同安葬于艾索伊斯公墓(Cimetière d'Essoyes)。
在所有印象派畫家中,雷諾阿也許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他用一生熱情描繪女人、孩子、大自然……在他的畫筆下,女性豐滿嫵媚、嬌麗動人;孩童天真純潔,稚情稚貌令人無限憐愛;陽光、空氣、水、鮮花、樹木、原野、庭院……光彩溢目,充滿律動感,令人向之往之。作為極為多產(chǎn)的畫家,他在近60年的藝術(shù)生涯中留下了多達6000件作品,他嚴格遵循現(xiàn)實生活,善于在尋求印象派的光與色之中和歐洲的古典傳統(tǒng)畫法相結(jié)合,色彩、光線、生活,就是這三樣?xùn)|西激勵著雷諾阿投身于繪畫,傾注以全部的激情;他所表現(xiàn)的都是日常生活,以他最習(xí)慣的方法表現(xiàn)他最常見的面貌,從他的畫中很少感覺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懷,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如今,雷諾阿作為印象派中無法逾越的代表藝術(shù)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但是專業(yè)收藏家群體追捧的對象,同時也廣泛收藏于各大博物館和公私機構(gòu)之中,如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倫敦國家畫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紐約弗里克收藏館、波士頓美術(shù)館和達拉斯藝術(shù)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