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dwardian Gilded and Polychrome Decorated Carved Wood Baby Grand Piano
The Movement by George Steck
Decorated by Max Kuehne
New York, NY, USA
Circa 1905
Height: 98 cm, Width: 141.5 cm, Depth: 140 cm
愛德華時期貼金箔彩繪雕花小三角鋼琴
喬治·斯泰克制琴
馬克斯·奎恩裝飾
美國紐約
約1905年
高98厘米,寬141.5厘米,深140厘米
參考編號:C50270
喬治·斯泰克制88鍵小型三角鋼琴,北美糖楓琴體,延音、弱音和柔音三踏板,鑄鐵骨架有制琴商George Steck & Co.與The Aeolian Company商標。1930至1940年間,馬克斯·奎恩重新裝飾琴體,周身貼金箔,共鳴箱剃地彩繪多種植物花卉,右側板底邊有藝術家Max Kuehne簽名。
馬克斯·奎恩 (Max Kuehne, 1880-1968)德裔美籍藝術家,1880年11月7日出生在德國哈雷市(Halle),1968年卒于美國紐約。1890年代,奎恩 隨家人移民美國,定居紐約;1907年,他開始接受正規藝術教育,進入威廉·馬里特·蔡斯(William Merritt Chase, 1849-1916)開設的藝術學校,同肯尼斯·海斯·米勒(Kenneth Hayes Miller, 1876-1952)和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 1865-1929)等人共同學習;次年,奎恩進入美國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繼續深造。1912年,奎恩前往波士頓海灣安角(Cape Ann)半島旅行,格洛斯特港(Gloucester Harbour)繁忙的景象激發出他對捕捉自發性現代生活場景的濃厚興趣,他獨特的印象派與現實主義結合的繪畫風格也在此形成。1914年,在亨利的推薦下,奎恩前往西班牙旅行,在此的三年中,他深受西班牙濃厚藝術文化底蘊的影響,尤其是伊斯蘭藝術圖案的裝飾運用,他開始了首次木雕作品的創作,并在安達盧西亞省會城市格拉納達(Granada)開設了一間個人工作室。1917年,返回美國后,奎恩不但堅持傳統油畫創作,更開始多種媒介的實驗;1925年,奎恩結束了短暫的歐洲之旅,作品開始在紐約、巴黎和倫敦等眾多畫廊展出;1926年,他贏得卡內基學院(Carnegie Institute)榮譽獎,此后多次在此展出作品。奎恩的創作并不拘泥于畫布之上,家具、屏風、門都可以是他的“畫布”,在這類作品中,其融合了西班牙、法國、伊斯蘭、波斯、意大利文藝復興和日本等地的各種紋飾,作品擁有很強的裝飾性。美國國家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匹茲堡卡內基學院和羅切斯特大學紀念美術館(The Memorial Art Gallery of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都曾展出過他的作品;如今,他的裝飾藝術作品備受收藏界推崇,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密歇根大學藝術博物館(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useum of Art)、馬薩諸塞州安角博物館(Cape Ann Museum)、馬薩諸塞州羅克波特藝術協會(Rockport Art Association)和紐約奧爾巴尼版畫俱樂部(Print Club of Albany)都收藏有他的作品。
喬治·斯泰克(George Steck & Company, Established 1857)美國著名鋼琴制造商,喬治·斯泰克(George Steck, 1829-1897)成立于美國紐約。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世紀的法國巴黎,1777年,現代鋼琴之父塞巴斯蒂安·埃拉德(Sébastien érard, 1752-1831)制作出了第一臺鋼琴;1837年,卡爾·謝爾(Carl Scheel, 1813-1892)進入埃拉德學習;1846年,他與同樣來自卡塞爾的喬治·斯泰克合伙建立了自己的制琴廠。曾在謝爾手下當學徒的斯泰克利用一切機會學習鋼琴制造,對于鋼琴制造,他擁有極高的天賦,在早期他就顯示出了機械方面和專家級繪圖的能力。1857年,斯泰克前往紐約,與威廉·格魯普(William Grupe)合作成立了斯泰克和格魯普公司(Steck & Grupe)。1860年,斯泰克以其高品質的制琴工藝而聞名紐約,訂單的增加,斯泰克擴大了工廠規模,聘用超過100名專業琴師,年產量達到500架;1865年,斯泰克憑借其獨特鍵盤設計和穩定質量,在美國已經聲名鵲起,接到了眾多名流的委托,此外著名劇作家和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給予了斯泰克極大的協助,由此進一步推進了公司的事業發展。1873年,斯泰克鋼琴在維也納世界博覽會上首次榮獲金獎;1876年,在費城世博會獲得百年紀念金獎,同年在費城設立新工廠;1893年,獲得芝加哥世博會金獎,同年公司遷至芝加哥。喬治·斯泰克晚年依舊勤奮工作,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鋼琴制造和音樂知識,致力研制永久音準穩定性的鋼琴。他進行了無數次有趣的嘗試,制作出采用鑄鐵板代替了背柱的鋼琴,包括一系列可調節的金屬柱,從鋼琴下的一個中心點放射形狀排列,并連到周邊上,意欲調節板弓對抗琴弦的音板振動。這一做法實施在所有大鋼琴中,據說很多流傳至今的名品,就是斯泰克當年的試驗設計。1900年,公司獲得張力共鳴器的專利,它被認為是保持力系統的頂峰,這種設計一直在喬治系列鋼琴中,沿用至今。
1903年,美國史上規模巨大且成功的鋼琴公司之一風神公司(Aeolian Corporation)成立,并控股斯泰克公司,下屬公司遍布倫敦、柏林、巴黎、墨爾本和悉尼,從此,喬治·斯泰克鋼琴產品遍及全球。斯泰克鋼琴使用傳統工藝技術制作,主要制作材料采用阿拉斯加錫特卡云杉,德國制作的勒斯勞琴弦,多年生成的大直徑的楓樹,高密度維爾京羊毛錘,這些材料被公認用在國際最頂級的鋼琴制作上。斯泰克三角鋼琴,多采用非常優雅的明顯寬尾設計,獨特的聲音采集系統,以產生更接近自然,更生動的音效面積。使其音色更為平滑,另外,其獨特的音效面積的設計大大增加了低音的清晰度,大部分款式都擁有緩降系統,使用了高強度鑄件踏板系統和楓木外殼,使用改良過的音板肋木排列方式,使其聲學品質達到了新的高度,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