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aⅴ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mofos69-国产精品自在在线香蕉|www.jn-114.com

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 called Guercino

Mary Magdalene

Brown Ink on Wove Paper

Circa 1650

Height: 27 cm, Width: 20 cm

抹大拉的瑪利亞

棕墨作于橫紋紙上

喬瓦尼·弗朗西斯科·巴比里,綽號圭爾奇諾

約1650年

畫面高27厘米,寬20厘米

畫框高50厘米,寬43厘米


參考編號:C10286

  • 作品簡介
  • 來源
  • 藝術家簡介

藝術家晚年作品,畫風由巴洛克趨于古典主義。畫面中,瑪利亞側頭低視前方,清澈的眼神透露出溫柔而虔誠的目光,腦后卷曲及腰的長發與雙手交于胸前的身體曲線完美契合,一束圣光仿佛從天而降,瑪利亞的側臉和身軀沐浴其中,美麗的外貌與圣潔的精神世界相映,一個摒棄一切雜念、樸素又略有哀惋的懺悔者形象躍然畫面之上,不見華麗和世俗,只有明晰沉靜的反省。畫面左上角有火漆收藏印,左下角有藝術家B.F縮寫簽名,右下角簽署Fco da Cento(弗朗西斯科·達·琴托,意為來自琴托的弗朗西斯科)。

The Collection of Nancy Clarice Tilghman, New York, NY, USA

美國紐約南希·克拉麗斯·蒂爾曼收藏


南希·克拉麗斯·蒂爾曼(Nancy Hoguet Tilghman, 1961-2020)美國紐約出版人兼自由撰稿人、藝術收藏家兼水彩畫家,阿爾方斯·馮·羅斯查爾德男爵(Baron Alphonse von Rothschild, 1878-1942)和克拉麗斯·馮·羅斯查爾德男爵夫人(Baroness Clarice von Rothschild, 1894-1967)繼承人。

喬瓦尼·弗朗西斯科·巴比里(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 1591-1666)綽號圭爾奇諾(Guercino,意為斜眼之人),17世紀意大利巴洛克畫家,1591年2月8日生于意大利北部小鎮琴托(Cento),1666年12月22日卒于博洛尼亞(Bologne)。圭爾奇諾出身平凡家庭,自幼熱愛繪畫,靠自學成為職業畫家;16歲時,他進入博洛尼亞畫派藝術家貝內德托·熱納里(Benedetto Gennari, 1633-1715)畫室學徒,以過人的藝術天賦受到老師賞識;1615至1616年間,他為家鄉琴托一座古老貴族建筑—帕尼尼公館(Casa Pannini)創作了兩幅濕壁畫,早期自然主義風格作品深受洛多維科·卡拉奇(Ludovico Carracci, 1555-1619)為嘉布遣會教堂(Capuchin Church)所創作的圣母像所影響。從那時起,圭爾奇諾的名聲逐漸穩固,受到教會和貴族喜愛,并開始給予他藝術支持。


1618年,圭爾奇諾的威尼斯之行,使他接觸到提香(Tiziano Vecelli, 1488-1490)、丁托列托(Tintoretto, 1518-1594)和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 1528-1588年)等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隨之受到了威尼斯畫派深遠的影響。在此期間,他創作的《阿卡迪亞的牧人》(Et in Arcadia ego)是已知的首次在繪畫中使用拉丁語座右銘的繪畫,后來這種創作手法被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所采用,意為即使在世外桃源這樣一個夢幻之地,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的;1619年,他為費拉拉紅衣主教塞拉(Cardinal Jacopo Serra, 1570-1623)創作的巨型宗教繪畫《被非利士人奪取的參孫》(Samson Seized by Philistines)和次年創作的《烏鴉喂養的以利亞》(Elijah Feed by Ravens)是這十年中具有前瞻性的作品。1621年,圭爾奇諾被馬切塞·恩佐·本蒂沃格里奧(Marchese Enzo Bentivoglio, 1575-1639)推薦給新當選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Pope Gregorius XV, 1554-1623);在羅馬,圭爾奇諾接觸到了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1-1610)的藝術,受后者影響他的逐漸形成明快、清晰的自我風格。這一時期,圭爾奇諾創作了大量教堂祭壇畫,其中包括為教皇鄉村別墅創作的《曙光女神》(Aurora),為圣克里索戈諾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Crisogono)創作的《圣克里索戈諾的榮耀》(San Chrysogonus in Glory)和為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創作的《圣佩德羅尼拉祭壇畫》(St. Petronilla Altarpiece)等名作。


1623年,圭爾奇諾在格列高利十五去世后返回故鄉琴托;1626年,開始在皮亞琴察主教座堂(Duomo di Piacenza)創作壁畫;1642年,他的競爭對手圭多·雷尼(Guido Reni, 1575-1642)去世后,圭爾奇諾把工作室搬到了博洛尼亞,在那里接替了雷尼的角色,成為該市主要的宗教題材畫家;此期間,他作品更接近于雷尼的風格,明暗對比法的運用非常突出,與早期作品相比,明暗度和清晰度要高得多。此后,圭爾奇諾的繪畫風格進一步轉變,不僅保留了早期的戲劇化風格,同時也為后來的古典化埋下了伏筆。創作風格的改變并沒有減少贊助人對圭爾奇諾作品的需求量,甚至一度被要求成為當時英格蘭和法國宮廷的官方畫家。


圭爾奇諾是一個多產的畫家,以其流暢的風格和極快的繪畫速度而聞名于世,他為教堂完成了不少于106幅大型祭壇畫,其它畫作大約有144幅,作品種類包括壁畫、油畫、架上畫、銅版畫。在他的作品中,可見受到多方風格的影響,人物造型富有厚重立體感,粗獷有力,明暗法運用聚光和強烈對比,飽含卡拉瓦喬的探索成就;人物運動感和色彩處理有威尼斯畫派的影響;用筆流暢,造型溫柔細膩似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 1483-1520);人物衣著褶紋刻畫精致嚴謹,則體現了古典主義的深厚功力。如今,作為意大利巴洛克風格代表人物之一,圭爾奇諾的作品被世界眾多博物館和專業機構所收藏,如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洛杉磯蓋蒂中心、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倫敦國家美術館、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和梵蒂岡藝術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