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aⅴ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mofos69-国产精品自在在线香蕉|www.jn-114.com

The Allegory of Harvest

Albert-Ernest Carrier-Belleuse

French

Circa 1900

Height: 70 cm, Width: 24 cm, Depth: 24 cm

豐收的寓言

阿爾伯特-歐內斯特·卡里爾-貝勒斯

法國

約1900年

高70厘米,寬24厘米,深24厘米


參考編號:C40162

  • 作品簡介
  • 藝術家簡介

新希臘風格鎏金青銅寓言雕塑作品。持壺少女雙膝微屈,身體自然傾斜,手中陶罐涓涓落下的細流象征著生命之水喚醒沉睡的大地,滋潤萬物生長;她腳下稚嫩的幼童使出渾身力氣抱起一只碩大的冬鵝,幼小的身體爆發出巨大的能量,預示著冬去春來,萬物復蘇;撿枝少女右腿前提,雙臂將收集的枝條捧在微躬的胸前,陶醉地低聞手中泥土的清香;身前幼童懷抱的兔子和腳邊捆扎的枝條都預示著收獲的季節已經來到。藝術家通過對陶罐、枝條、動物的描繪隱喻了春種的歡樂和秋收的喜悅,用優美浪漫的藝術語言表達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勞動的歌頌。

阿爾伯特-歐內斯特·卡里爾-貝勒斯(Albert-Ernest Carrier-Belleuse, 1824-1887)19世紀法國畫家和雕塑家,1824年6月12日生于法國埃納省(Aisne)阿尼維堡(Anizy-le-Chateau),1887年6月4日卒于塞弗爾(Sèvres)。阿爾伯特早年曾在金工雅克-亨利·福涅爾(Jacques-Henri Fauconnier, 1776-1839)的工坊接受金屬雕刻培訓;1840年,阿爾伯特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跟隨雕塑家大衛·德昂熱(David d'Angers, 1788-1856)學習,但在很短時間內他便放棄了這種正規訓練,以培養自己的更具裝飾性的浪漫風格;退出學院不久,他就以高超的技藝而被當時重要的青銅鑄造商費迪南德·巴伯迪耶納(Ferdinand Barbedienne, 1810-1892)和讓-弗朗索瓦·德尼耶(Jean-Fran?ois Denière, 1774–1866)所關注,繼而收到了許多青銅裝飾藝術品的建模訂單。1848年,在時任部長會議主席弗朗索瓦·阿拉戈(Fran?ois Arago, 1786-1853)幫助下,阿爾伯特收到了首次雕塑委托,為著名戲劇演員伊麗莎白·費利克斯(Elisabeth Félix, 1820-1858)創作了《演唱馬賽曲的瑞秋小姐》(Mademoiselle Rachel chantant La Marseillaise);1851年,阿爾伯特首次亮相法國藝術家沙龍(Salon des artistes fran?ais),并贏得兩枚銅牌;同年,他前往英格蘭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倫特河畔斯托克(Stoke-upon-Trent),擔任明頓瓷廠(Minton, 1793-2005)造型設計主管,期間創作了大量瓷雕作品。


1855年,阿爾伯特返回巴黎后,在拉圖德奧弗涅大街(rue de la Tour d'Auvergne)15號開設了一間大型工作室;1857年起,他開始定期參加沙龍展,并以大型大理石作品而聲名鵲起,如《酒神女祭司》(La Bacchante, 1863)以及相繼被拿破侖三世(Napoléon III, 1808-1873)收藏的《安吉莉卡》(Angelica, 1866)和《熟睡的赫柏》(Hébé endormie, 1869);1861年,阿爾伯特以創始成員身份加入國家美術協會(Société Nationale des Beaux-Arts)。1867年,阿爾伯特以大理石群雕《救世主》(Le Messie)獲得沙龍最高榮譽勛章,并由政府出資購買用以裝飾巴黎圣文生教堂(église Saint-Vincent-de-Paul)圣母堂。此外,阿爾伯特亦以赤陶胸像作品見長,正如法國作家埃米爾·朗格拉德(émile Langlade, 1863-1939)在藝術家傳記中所描述的一樣:“第二帝國和第三共和國時期的所有藝術、文學、政治和世俗界上流人士都曾在拉圖德奧弗涅大街工作室留下了身影”。同時,阿爾伯特也一直致力于裝飾雕塑,為許多重要建筑的裝飾工程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文藝復興劇院(Théatre de la Renaissance)的女像柱、法蘭西銀行(Banque de France)的入口三角門梁、盧浮宮南翼雷迪吉耶館(Pavillons Lesdiguières)和特雷莫瓦勒館(Pavillon de la Trémo?lle)的天頂灰泥裝飾,以及香榭麗舍大道帕伊瓦宅邸(H?tel de la Pa?va)的裝飾。阿爾伯特還接受了國家紀念碑項目委托,如蒙莫朗西(Montmorency)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紀念碑、維萊科特雷(Villers-Cotterêts)的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1802-1870)紀念碑和尼斯的安德烈·馬塞納(André Masséna, 1758-1817)紀念碑等。


阿爾伯特不但自己在雕塑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工作室也培養了許多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如艾米-朱爾斯·達盧(Aimé-Jules Dalou, 1838-1902)、亞歷山大·菲戈耶(Alexandre Falguière, 1831-1900)、朱爾斯·德布瓦(Jules Desbois, 1851-1935)、歐仁·德拉普朗什(Eugène Delaplanche, 1836-1891)和古斯塔夫-約瑟夫·謝雷(Gustave-Joseph Chéret, 1838-1894)等,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1864至1872年間,羅丹作為阿爾伯特的助手往返于布魯塞爾和巴黎兩地工作;1871年,他們共同完成了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La Bourse de Bruxelle)的楣飾雕帶。1873年,阿爾伯特應好友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1825-1898)之邀參加了后者設計的巴黎歌劇院建設,為主廳樓梯入口創作了一對巨型青銅人物燭臺。1875年,阿爾伯特被任命為塞弗爾國家瓷廠(Manufacture Nationale de Sèvres, Established 1739)藝術總監;1884年,塞弗爾瓷廠在第八屆中央裝飾藝術聯合會(Union Centrale des Arts Décoratifs)展覽中展出了阿爾伯特設計的一系列陶瓷作品,西貢花瓶(Vase Sa?gon)、菲森花瓶(Vase Fizen)和邁錫尼瓶(Vase de Mycène)等作品贏得眾多贊譽。1885年,阿爾伯特以其在雕塑和裝飾藝術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獲頒法國榮譽軍團軍官勛章;1887年6月3日,阿爾伯特任內在塞弗爾瓷廠去世,享年62歲,身后安葬于圣日耳曼昂萊公墓(Cimetière de Saint-Germain-en-Laye)。


作為雕塑家,阿爾伯特突破新古典,結合現實自然、浪漫、新巴洛克張揚、洛可可優雅各種風格,不局限于材質、主題的全方位創作,以新希臘風格的寓言作品和赤陶胸像而備受推崇;作為畫家,他在英國期間創作的一系列風景與海景畫也因浪漫詩情的畫意而廣受贊譽;作為陶藝家,他為塞弗爾瓷廠留下了眾多經典設計和素瓷塑模。如今,盧浮宮、巴黎奧賽博物館、塞弗爾陶瓷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洛杉磯蓋蒂中心眾多專業機構和博物館都收藏有他的作品,同時他的作品也廣泛收藏于眾多知名私人收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