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se au Cerf
Pierre-Jules Mêne
Paris, France
Circa 1860
Height: 28 cm, Width: 42 cm, Depth: 21 cm
獵鹿
皮埃爾-朱爾斯·梅內
法國巴黎
約1860年
高28厘米,寬42厘米,深21厘米
參考編號:C40081
此作品石膏原型完成于1844年,根據法國元帥瓦格拉姆王子(Prince de Wagram)路易-亞歷山大·貝爾蒂埃(Louis-Alexandre Berthier)的一次出獵記錄而創作,作品生動的刻畫出元帥的三只獵犬合力捕殺一頭成年牡鹿的場景。三只獵犬分別從不同的方向對牡鹿形成包圍合咬之勢,一只獵犬在右側咬住牡鹿耳朵,屈軀下拉;一只獵犬位于前方, 仰身撕咬牡鹿咽喉;另一只獵犬在牡鹿身下俯臥撕咬肚皮。牡鹿在獵犬的圍攻之下已無力直立于地,前肢彎曲無力身體前傾,頭顱仰天發出痛苦的嘶鳴。作品通過對獵犬和牡鹿的位置安排、動態描繪和表情刻畫,完美的展現出牡鹿在將死之前痛苦而無力的掙扎,同時也體現出梅內作為動物雕塑大師對動物解剖結構的精確把握,對體態動態的精準嫻熟。作品基座上有藝術家P. J. MêNE簽印。
Poletti and Richarme, Pierre-Jules Mêne, catalogue raisonné, reference under No. CHA 3, page 51
Pierre Kjellberg, Kate D. Loftus, Bronzes of the 19th Century: Dictionary of Sculptors, Schiffer Pub Ltd, 1994, p.469-486
皮埃爾-朱爾斯·梅內(Pierre-Jules Mêne, 1810-1879)19世紀法國動物雕塑先驅,1810年5月25日生于巴黎,1879年5月20日卒于同地。梅內出身金工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青銅鑄造,20歲時已成為一名熟練掌握了各種青銅鑄造技術的優秀制模師;此后,梅內開始對動物題材產生濃厚興趣,將大量時間用于巴黎植物園的寫生和素描,研究了各類動物的結構與表情。1838年,梅內建立了自己的青銅鑄造坊;同年,作品《狗與狐貍》(Chiens et Renards)首次亮相沙龍便獲得熱烈反響;此后,梅內開始定期向沙龍提交作品,并于1852年獲得首枚沙龍一等獎章;1855年,被昵稱為《擁抱》(L'Accolade)的小型青銅作品《阿拉伯種馬塔奇亞尼與內吉貝》(Tachiani et Nedjébé, Chevaux Arabes)在巴黎世博會為梅內贏得極大聲譽,成為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1861年,梅內以其在動物雕塑領域內的杰出成就,獲頒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梅內一生創作了150余種不同的動物雕塑,同時也被譽為同時代無人超越的失蠟法鑄造專家,后世也只有奧古斯塔·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才達到同樣的水準;梅內去世后,其女婿奧古斯特·卡恩(Auguste Ca?n, 1821-1894)接管鑄造坊,繼續鑄造梅內的作品;1894年,蘇斯兄弟(Susse Frères, Established 1804)鑄造廠在卡恩去世后,買下了他們遺作的鑄造權。
作為包括羅莎·博納爾(Rosa Bonheur, 1822-1899)、皮埃爾-路易·魯亞爾(Pierre-Louis Rouillard, 1820-1881)、安托萬-路易·巴里(Antoine-Louis Barye, 1796-1875)和弗朗索瓦·龐彭(Fran?ois Pompon, 1855-1933),以及女婿奧古斯特·卡恩等藝術家在內的動物雕塑流派中多產和成功的雕塑家之一,鳥類和犬類等狩獵場景都是梅內喜愛的主題,馬匹系列作品更被認為大師級的刻畫,而犬類系列作品則被認為是最適合裝飾居室。如今,梅內以其形象逼真、細節完美的小型動物雕塑而深受廣大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群體所喜愛;同時,全球各大知名博物館和專業機構也均有梅內的作品收藏,如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狩獵和自然博物館、孔代博物館、尼姆美術館、白俄羅斯自然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和紐約大隊會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