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杰作
韋奇伍德
(Wedgwood,Established 1759)韋奇伍德(Wedgwood, Established 1759)英國著名陶瓷品牌,喬賽亞·韋奇伍德(Josiah Wedgwood, 1730-1795)創立于1759年5月1日。喬賽亞出身陶藝世家,其曾祖托馬斯(Thomas Wedgwood, 1617-1679)于1657年在英格蘭瓷都斯托克城(Stoke-on-Trent)伯斯勒姆(Burslem)建立了成功的陶藝工坊;1739年,喬賽亞之父托馬斯三世(Thomas Wedgwood III, 1685-1739)去世,年僅9歲的他被送入兄長托馬斯四世(Thomas Wedgwood IV, 1717-1773)的陶器工坊學徒;11歲時,喬賽亞不幸感染天花,這使他臥床兩年,最終導致右膝永久性損傷,因無法控制拉胚機,自此他開始專注于陶器研發和設計;1753年,喬賽亞與陶器制造商托馬斯·威爾登(Thomas Whieldon, 1719-1795)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在威爾登陶器工坊的四年中,喬賽亞在奶油陶器(Creamware)的改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通過使用糊劑和釉料,有效地降低了陶器鉛含量,提高了胎質細膩度,陶器可塑性更強,質量也更輕更堅固。
1759年,喬賽亞租下了家族位于伯斯勒姆的常春藤之家(Ivy House)陶器工坊,創辦了自己的新公司;1765年,韋奇伍德奶油陶器產品一經推出便以更高的質量迅速占領市場,深得夏洛特皇后(Charlotte of Mecklenburg-Strelitz, 1744-1818)喜愛,從而得到了皇后持續12年的大量訂單;1766年,喬賽亞在斯托克購入一處大型莊園,將其更名為伊特魯里亞(Etruria),作為住宅和工廠使用;1767年,韋奇伍德奶油陶器經皇室特許命名為皇后陶瓷(Queen's Ware)。1769年,喬賽亞與利物浦商人托馬斯·本特利(Thomas Bentley, 1731-1780)結成合伙關系,本特利受過古典教育,與倫敦和歐洲各地的藝術家、科學家、商人和知識分子都有社會聯系,對不斷變化的陶瓷時尚有著廣泛的了解;同年,伊特魯里亞工廠開窯,專注生產高品質裝飾性陶器制品,并以韋奇伍德與本特利(Wedgwood & Bentley)標識產品,伯斯勒姆工坊則以生產實用性器皿為主;隨后,喬賽亞對工廠進行了一系列工業創新,尤其是精確控制窯溫方面,干坯炻器(Dry-body Stonewares)、黑色玄武巖(Black Basalt)和蔗黃陶器(Caneware)等系列無釉新產品相繼問世。1774年,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 1729-1796)訂制的青蛙餐具(The Frog Service)完成,此套餐具共計944件,其中680件用于晚餐,另264件用于甜點;根據女皇要求,每件作品都帶有一只獨一無二的綠色青蛙,這些手繪圖案全部經由公司1769年在倫敦切爾西區小切恩街(Little Cheyne Row)開設的琺瑯釉工坊完成。與此同時,經歷3000余次試驗的碧玉瓷(Jasperware)研發成功,這種將白色淺浮雕飾片貼入純色表面,從而形成如古羅馬浮雕玻璃效果的無釉亞光素陶,這項喬賽亞最后的創造成為瓷廠史上廣為使用和被模仿的作品。
1783年,喬賽亞以高溫測量方面的成就當選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成員;同時,他也是伯明翰月光社(Lunar Society)成員。此外,喬賽亞還與科學家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 1731-1802)共同開創了英國顯赫的達爾文-韋奇伍德(Darwin-Wedgwood)家族,喬賽亞的長女與達爾文之子通婚后,生下了包括進化論奠基人的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在內的多位兒女,之后兩個家族之家又經歷多次通婚,擁有多位科學家、實業家、藝術家與詩人,至少有10人是英國皇家學會成員;喬賽亞去世后,公司五代管理者皆出自此家族。
1790年,喬賽亞退休后,其外甥托馬斯·拜爾利(Thomas Byerley, 1747-1810)繼任公司管理者;1810年,拜爾利去世后,喬賽亞之子喬賽亞二世(Josiah Wedgwood II, 1769-1843)買下兄長約翰(John Wedgwood, 1766-1844)手中的股份,成為公司唯一所有人。1812年,公司發行首個手繪骨瓷產品,但在德國和東方質量更高的硬質瓷競爭中并沒取得市場成功,短暫生產了十年最終停產。1823年,喬賽亞三世(Josiah Wedgwood III, 1797-1880)成為公司合伙人;1827年,弗朗西斯(Francis Wedgwood, 1800-1888)成為公司合伙人;韋奇伍德相繼開發了卡拉拉(Carrara)無釉白瓷和石瓷(Stone China)等系列產品,但都未取得之前的成功,公司在技術和設計創新方面的聲譽也有所下降。
1859年,弗朗西斯之子戈弗雷(Godfrey Wedgwood, 1833-1905)成為公司董事;隨后幾年,他與兩位弟弟克萊蒙特(Clement Wedgwood, 1840-1889)和勞倫斯(Laurence Wedgwood, 1844-1913)恢復骨瓷生產,引領公司走向復興之路;隨著公司歷史上兩位重要藝術家埃米爾·萊索爾(émile Lessore, 1805-1876)和托馬斯·艾倫(Thomas Allen, 1831-1915)的加入,韋奇伍德再次以一系列畫工精良的優異產品重現輝煌。1884年,塞西爾(Cecil Wedgwood, 1863-1916)接替其父戈弗雷,成為公司董事兼總經理;1906年,勞倫斯之子肯納德(Kennard Laurence Wedgwood, 1873-1949)建立紐約代表處;同年,第一座韋奇伍德博物館在伊特魯里亞開幕;1916年,克萊蒙特之子弗蘭克(Francis Hamilton "Frank" Wedgwood, 1867-1930)繼任公司董事總經理;1919年,美國分公司成立。
1930年,克萊蒙特之孫喬賽亞五世(Josiah Wedgwood V, 1899-1968)接替叔父成為公司董事總經理;隨后,公司在巴拉斯頓鎮(Barlaston)購置了382英畝土地,用以建設現代化工廠;1940年,由建筑師基思·默里(Keith Murray, 1892-1981)設計的全電動化設備現代工廠落成,四倍于伊特魯里亞的新工廠也成為英國工業的典范。在此期間,默里、約翰·斯基平(John Skeaping, 1901-1980)、阿諾德·梅欽(Arnold Machin, 1911-1999)和艾里克·拉斐留斯(Eric Ravilious, 1903-1942)等藝術家的加入,再度為公司帶來了一系列成功的產品。
1961年,喬賽亞五世退休后,亞瑟·布萊恩(Arthur Bryan, 1923-2011)繼任公司董事,成為第一位非韋奇伍德家族的公司管理者。1968年,公司相繼收購約翰遜兄弟(Johnson Brothers, 1883-2015)、梅森(Mason's Ironstone, 1795-1968)、皇家托斯卡納(Royal Tuscan, 1878-2006)、皇冠斯塔福德(Crown Staffordshire, 1801-1985)和米金(J. & G. Meakin, 1851-2000)等多家斯塔福德陶瓷工廠,進一步擴大公司產品線;1975年,全新游客中心和博物館在巴拉斯頓落成。1986年,愛爾蘭沃特福德水晶(Waterford Crystal, Established 1783)斥資3.6億美元收購韋奇伍德,合并組成沃特福德-韋奇伍德集團(Waterford Wedgwood plc.);2005年,新集團收購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 Established 1815)旗下所有資產和品牌;2009年,沃特福德-韋奇伍德-皇家道爾頓控股有限公司(WWRD Holdings Limited)成立;2015年,芬蘭菲斯卡集團(Fiskars, Established 1649)以4.37億美元完成對WWRD的控股。如今,巴拉斯頓韋奇伍德博物館以8萬余件榮獲英國藝術基金獎(UK Art Fund Prize),博物館檔案更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國世界記憶名錄(UNESCO's UK 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同時,韋奇伍德的作品也被眾多知名專業機構和博物館所收藏,如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洛杉磯郡博物館、格萊斯頓陶瓷博物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