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杰作
莫羅家族
(Moreau Dynasty,1797-1931)莫羅家族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法國著名藝術家族,由畫家兼雕塑家讓-巴蒂斯特·莫羅(Jean-Baptiste Moreau, 1797-1855)開創的王朝歷經四代,杰出藝術家輩出,其本人也因修復了法國大革命時期被損壞的中世紀勃艮第公爵墓葬而聞名。
馬蒂蘭·莫羅(Mathurin Moreau, 1822-1912)19世紀法國重要雕塑家之一,1822年11月18日生于第戎,1912年2月14日卒于巴黎。馬蒂蘭出身藝術世家,其父讓-巴蒂斯特·莫羅(Jean-Baptiste Moreau, 1797-1855)是一位因修復了中世紀勃艮第公爵墓葬而聞名的雕塑家,兩位弟弟伊波利特(Hippolyte-Fran?ois Moreau, 1832-1927)和奧古斯特(Auguste-Louis-Mathurin Moreau, 1834-1917)也都是著名雕塑家。1841年,馬蒂蘭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師從朱爾斯·雷米(Jules Ramey, 1796-1852)和奧古斯丁-亞歷山大·杜蒙(Augustin-Alexandre Dumont, 1801-1884)學習雕塑;1842年,馬蒂蘭以神話作品《得伊達彌亞拆下守護神像》(Diodème enlevant le Palladium)獲得羅馬獎(Prize of Rome)第二名。1848年,馬蒂蘭以作品《挽歌》(L'élégie)首次亮相法國藝術家沙龍(Salon des artistes fran?ais);1852年,石膏作品《花仙子》(La Fée aux fleurs)在沙龍展出后,政府向他訂制了青銅版。1855年,馬蒂蘭與瓦勒德奧斯內藝術鑄造廠(Fonderie d'art du Val d'Osne, 1836-1986)合作鑄造的巨型圖爾尼噴泉(Fontaines dites de Tourny)在巴黎世博會展出,他也以此獲得了世博會金獎;同年,馬蒂蘭將《四季》(Quatre Saisons)作為禮物贈與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1901),至今仍裝點在奧斯本宮(Osborne House)的花園中。1861年;大理石雕塑《紡線者》(L'Fileuse)獲得沙龍金獎;1863年,馬蒂蘭再次獲得沙龍金獎;隨后,他持續參加了巴黎沙龍和世界性展覽,斬獲眾多榮譽。
1865年,馬蒂蘭以其杰出的藝術成就,榮獲榮譽軍團騎士勛章。1877年,馬蒂蘭接受委托,創作了巴黎歌劇院東側女像柱;次年,為奧賽火車站(現已改為奧賽博物館)創作了六大洲雕塑中的大洋洲;1885年,馬蒂蘭晉升榮譽軍團軍官勛章;1897年,他參加了最后一次巴黎沙龍展,并榮獲沙龍終身榮譽;1899年,他創作了第戎廣場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四任總統薩迪·卡諾(Marie-Fran?ois-Sadi Carnot, 1837-1894)大理石紀念碑。馬蒂蘭不僅是藝術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自1878年直至去世,他還擔任巴黎第19區的區長一職;1912年7月16日,政府下令將此區的普里斯特利街(rue Priestley)更名為馬蒂蘭-莫羅大街(avenue Mathurin-Moreau),以紀念他在文化藝術領域取得的光輝成就。如今,馬蒂蘭的公共雕塑可在巴黎、第戎、圣瑪麗-歐米訥(Sainte-Marie-aux-Mines)、克呂濟(Cruzy)、圣埃蒂安(Saint-étienne)、瑞塞(Jussey)、蒙特利馬(Montélimar)、利穆(Limoux)、梯也爾(Thiers)、杜瓦訥內(Douarnenez)和韋爾第(Vertus)等法國城市,以及葡萄牙里斯本、瑞士日內瓦、智利圣地亞哥和洛塔(Lota)、加拿大渥太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巴西里約熱內盧等世界各地城市發現;巴黎奧賽博物館、第戎美術館、昂熱美術館、英國皇家收藏信托、波蘭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和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等眾多專業機構和知名博物館也都有他的作品收藏。
伊波利特-弗朗索瓦·莫羅(Hippolyte-Fran?ois Moreau, 1832-1927)19世紀法國雕塑家,1832年4月1日生于第戎,1926年1月4日卒于塞納河畔納伊(Neuilly-sur-Seine)。伊波利特出身藝術世家,其父讓-巴蒂斯特·莫羅(Jean-Baptiste Moreau, 1797-1855)是一位因修復了中世紀勃艮第公爵墓葬而聞名的雕塑家,其兄馬蒂蘭(Mathurin Moreau, 1822-1912)和幼弟奧古斯特(Auguste-Louis-Mathurin Moreau, 1834-1917)也都是著名雕塑家。伊波利特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繪畫和雕塑,之后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師從雕塑家弗朗索瓦·茹弗魯瓦(Fran?ois Jouffroy, 1806-1882);1863年,伊波利特在巴黎沙龍首次亮相;1880年,他在沙龍展出了法國數學家克萊羅(Alexis-Claude Clairaut, 1713-1765)立像,法國政府將其購入后用以裝飾新建的巴黎市政廳外墻立面;直至1914年,伊波利特定期在巴黎沙龍展出了眾多新希臘風格和受18世紀影響的裝飾性雕塑,并在1878年和1900年兩度獲得巴黎世博會獎項;除雕塑之外,他同時也設計了包括花瓶、擺件、文房和梳妝用品在內的眾多門類裝飾藝術品。如今,法國第戎美術館、特魯瓦美術館和巴塞羅那維克多·巴拉格博物館等專業機構和知名博物館都有他的作品收藏。
奧古斯特-路易-馬蒂蘭·莫羅(Auguste-Louis-Mathurin Moreau, 1834-1917)簡稱奧古斯特·莫羅(Auguste Moreau),19世紀法國雕塑家,1834年2月22日生于第戎,1917年11月11日卒于馬勒澤布(Malesherbes)。奧古斯特出身藝術世家,其父讓-巴蒂斯特·莫羅(Jean-Baptiste Moreau, 1797-1855)是一位因修復了中世紀勃艮第公爵墓葬而聞名的雕塑家,兩位兄長馬蒂蘭(Mathurin Moreau, 1822-1912)和伊波利特(Hippolyte-Fran?ois Moreau, 1832-1927)也都是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自幼便跟隨父親與兄長馬蒂蘭學習雕塑;1861至1913年間,奧古斯特都定期參加巴黎沙龍展,作品風格與家族其它成員類似,十分注重寫實與優雅的美感特質。奧古斯特為人低調,不同于兩位兄長在藝術生涯中參加了各種不同的展覽并取得各種獎牌,他一生沒有獲得過任何獎章或榮譽,但是他的作品尤其注重細節表現,比如衣服的曲線褶皺,花草鳥類的細部等等,既承襲法國學院派的古典寫實又與當時的時代脈動相結合,在家族作品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今,特魯瓦美術館和波爾多博物館收藏有他的作品。
路易-奧古斯特·莫羅(Louis-Auguste Moreau, 1855-1919)簡稱路易·莫羅(Louis Moreau),美好年代時期(Belle époque)法國雕塑家,1855年4月23日生于巴黎,1919年10月18日卒于埃松省蒙特熱龍(Montgeron)。路易出身藝術世家,祖父讓-巴蒂斯特·莫羅(Jean-Baptiste Moreau, 1797-1855)是一位因修復了中世紀勃艮第公爵墓葬而聞名的雕塑家,父親奧古斯特-路易-馬蒂蘭·莫羅(Auguste-Louis-Mathurin Moreau, 1834-1917)以及兩位伯父馬蒂蘭(Mathurin Moreau, 1822-1912)和伊波利特(Hippolyte-Fran?ois Moreau, 1832-1927)也都是著名雕塑家。路易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雕塑,兩位伯父也曾給予他極大指導;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學習期間,曾跟隨艾米·米萊(Aimé Millet, 1819-1891)、奧古斯丁-亞歷山大·杜蒙(Augustin-Alexandre Dumont, 1801-1884)和加布里埃爾-朱爾斯·托馬斯(Gabriel-Jules Thomas, 1824-1905)學習;1875年,路易在巴黎沙龍首次亮相;1878年,路易成為法國藝術家協會(Société des artistes fran?ais)會員;1880年,石膏作品《喬托》(Giotto)在沙龍展出并獲得三等獎;1888年;路易入選法國藝術家協會沙龍評審委員會;之后,他繼續定期參加巴黎沙龍和國際展覽,在1889年和1900年兩度榮獲巴黎世博會銅牌。路易的早期作品多以古典人物和歷史寓言為題材,世紀之交時他創作了許多具有新藝術風格的女性題材作品,極大地推動了此類作品的創作,成為美好年代時期雕塑家的領軍人物之一。
在保持獨立創作的同時,路易也與其幼弟弗朗索瓦·莫羅(Fran?ois Moreau, 1858-1931)一同工作,共同簽署作品,他們在佩勒波爾街(rue Pelleport)11和14號的工作室不但從事雕塑創作,還為巴黎家具師和鐘表商提供青銅裝飾套件和裝飾藝術品。如今,路易的作品被眾多專業機構和博物館所收藏,如薩利美術館、愛丁堡城市藝術中心、斯特拉斯堡歷史博物館、佩里戈爾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和法國薩利斯博物館等。
弗朗索瓦·莫羅(Fran?ois Moreau, 1858-1931)19世紀法國雕塑家,1858年4月14日生于巴黎,1931年卒于同地。弗朗索瓦出身藝術世家,祖父讓-巴蒂斯特·莫羅(Jean-Baptiste Moreau, 1797-1855)是一位因修復了中世紀勃艮第公爵墓葬而聞名的雕塑家,父親奧古斯特-路易-馬蒂蘭·莫羅(Auguste-Louis-Mathurin Moreau, 1834-1917)以及兩位伯父馬蒂蘭(Mathurin Moreau, 1822-1912)和伊波利特(Hippolyte-Fran?ois Moreau, 1832-1927)也都是著名雕塑家。弗朗索瓦自幼跟隨父親和伯父馬蒂蘭學習雕塑;1856年始,弗朗索瓦開始定期參加法國藝術家沙龍(Salon des artistes fran?ais)展覽,在1886年和1889年分獲榮譽獎和三等獎。弗朗索瓦的多數作品常與其兄共同簽署,他們在佩勒波爾街(rue Pelleport)11和14號的工作室不但從事雕塑創作,還為巴黎家具師和鐘表商提供青銅裝飾套件和裝飾藝術品。
埃德蒙-伊波利特·莫羅(Edmond-Hippolyte Moreau, 1881-1914)簡稱埃德蒙·莫羅(Edmond Moreau, 1881-1914),法國新藝術雕塑家,1881年2月16日生于巴黎,1914年11月6日卒于比利時凱邁爾(Kemmel)。埃德蒙曾跟隨其父弗朗索瓦·莫羅(Fran?ois Moreau, 1858-1931)以及讓·卡洛(Jean Carlus, 1852-1930)與赫克托·勒梅爾(Héctor Lemaire, 1846-1933)學習雕塑,1908年曾以新藝術風格作品《等待》(J'attends toujours)獲得沙龍榮譽獎;不幸的是,一戰爆發后不久埃德蒙便在比利時陣亡,由此也標志著其曾祖創立的藝術王朝終結在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