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杰作
弗朗索瓦·布歇
(François Boucher,1703-1770)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 Boucher, 1703-1770)18世紀法國洛可可風格代表畫家,法蘭西美術學院院長、路易十五皇家首席畫師;1703年9月29日生于法國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布歇自幼在同為畫家的父親指導下學習繪畫基礎;17歲時,他的一幅作品引起了畫家弗朗索瓦·勒穆瓦納(Fran?ois Lemoyne, 1688-1737)的注意,受邀進入畫室接受短暫培訓,并與讓-安托萬·華托(Jean-Antoine Watteau, 1684-1721)有過密切接觸;三個月后,布歇進入了雕刻家讓-弗朗索瓦·卡斯(Jean-Fran?ois Cars, 1661-1738)工作室。
1723年,布歇獲得了羅馬獎(Prix de Rome),得到了前往意大利學習的機會,但因皇家繪畫雕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的經濟問題,意大利之行被迫推遲了五年;1727至1731年間,羅馬期間布歇在提埃波羅(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1696-1770)和阿爾巴尼(Francesco Albani, 1578-1660)等人的作品中汲取了很多經驗。1731年,返回巴黎后,他以歷史畫家獲得皇家學院認可;1734年,布歇成為學院教授,這也是他職業生涯的重要節點;同時,他還擔任了皇家戈布蘭織造廠(Manufacture des Gobelins, Established 1662)藝術總監。1765年,布歇成為路易十五的宮廷首席畫家,深受有洛可可教母之稱的蓬巴杜夫人(Mme de Pompadour, 1721-1764)所喜愛,而布歇為她所畫的肖像則是最有力的象征。
在繪畫創作上,布歇受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和華托影響很大,早期的作品也都以贊頌大自然的田園牧歌式風景為主。之后他繪畫的題材多為神話和田園詩,尤其是裝飾畫,以明快的色調表現女性胴體,給人以感官刺激,將洛可可風格的精致、細膩、優雅與浮華表現到極致。他的作品中充滿了感性的筆調,常常可以見到冷淡的銀色調子,雖然高尚優雅,卻不使人有親切感;此外,他的中國風畫作也極具特色,通過在巴黎買到的東方物品,以及傳教士的口述,他構想組合了許多符合東方情調的畫面。
布歇是一位相當多產的畫家,平生創作超過千幅油畫、二百多幅版畫和數以萬計的素描。而除了繪畫外,他還設計過戲劇服裝和布景,為皇家戈布蘭織造廠設計過掛毯,同時也是塞弗爾皇家瓷廠(Manufacture Nationale de Sèvres, Established 1739)的首席設計師。布歇在西方美術史上是位有爭議的畫家,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將布歇看成了腐朽路易十五王朝的寵兒,布歇的繪畫技法過于隨意,主題也過于輕浮;俄羅斯哲學家普列漢諾夫(Georgi Valentinovicn Plekhanov, 1857-1918)評價為:“優雅的性感就是他的繆斯,它滲透了布歇的一切作品。”如今,作為洛可可風格最具代表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被世界眾多博物館和專業機構所收藏,如盧浮宮、凡爾賽宮、美國國家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沃德斯登莊園和倫敦國家美術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