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杰作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
(Jean-Honoré Fragonard,1732-1806)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Jean-Honoré Fragonard, 1732-1806)法國洛可可代表畫家之一,1731年4月5日生于法國東南濱海阿爾卑斯省(Alpes-Maritimes)格拉斯(Grasse),1806年8月22日卒于巴黎。弗拉戈納爾出身商人家庭,6歲時隨父親移居巴黎,15歲時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學徒,但很快便發展出了對藝術的興趣;1749年,18歲的弗拉戈納爾經人介紹給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 Boucher, 1703-1770),后者將他推薦至讓-巴蒂斯特-西蒙·夏爾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 1699-1799)工作室學習;6個月之后,再次回到布歇身邊的弗拉戈納爾已打下扎實的基礎,繪畫才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逐漸成為布歇最信任的學生之一。
1752年,弗拉戈納爾以歷史作品《耶羅波安祭獻神像》(Jéroboam Sacrifiant aux Idoles)獲得羅馬獎(Prix de Rome),不但贏得了前往羅馬進修的機會,也使得沒有經過專業院校培訓的他引起了世人的關注;1756年9月17日,跟隨夏爾-安德烈·范盧(Charles-André van Loo, 1705-1765)學習三年之后,弗拉戈納爾動身前往羅馬法蘭西學院繼續深造。羅馬期間,弗拉戈納爾與風景畫家休伯特·羅伯特(Hubert Robert, 1733-1808)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共同游歷意大利,被當地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美景深深吸引,發展出對風景畫創作的興趣,創作了一系列堪稱18世紀風景畫創作典范的速寫作品,這一題材也將貫穿他的藝術生涯;此外,他也仔細研習了歷代大師杰作,曾特意前往威尼斯觀摩提埃波羅(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1696-1770)的作品。
1761年,弗拉戈納爾返回巴黎,逐漸樹立起自己在藝術界的地位和聲譽;1765年,弗拉戈納爾在皇家繪畫雕塑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沙龍展出了令人驚嘆的大型歷史畫《科雷佐斯和卡利洛厄》(Coresus and Callirhoe),此作品不但使他成為皇家學院成員,同時也贏得了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的賞識,國王不但將作品購入皇室收藏還準許弗拉戈納爾在盧浮宮開設工作室。1767 年后,他幾乎不再參加沙龍展覽,專注服務王室貴族和金融家等私人客戶,為滿足其主要顧主路易十五對享樂的追求,作品基本以奢侈、享樂和情欲為主題,這成為他今后一生畫作的主要題材;期間,弗拉戈納爾不但接受杜巴麗夫人(Madame du Barry, 1843-1793)委托,完成了其住所盧浮榭納堡(Chateau de Louveciennes)的大型室內裝飾繪畫,還創作了《盲人游戲》(Le Colin-Maillard)、《門閂》(Le Verrou)、《讀書的少女》(Jeune Fille lisant)、《偷吻》(Le Baiser à la dérobée)等一系列舉世聞名的佳作,其中《秋千》(L'Escarpolette)更被譽為洛可可風格最杰出的代表作。
作為18世紀最多產的畫家之一,弗拉戈納爾一生創作了五百余幅作品,從肖像到田園,情色或溫馨的場景,作品涵蓋了非常廣泛的主題。弗拉戈納爾不僅受到布歇和意大利藝術的影響,還有來自北方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的色彩和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的明暗法,這使他能立足于廣博的藝術精華基礎之上,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繪畫技巧具有多樣性,對色彩處理極為精妙,筆觸靈活奔放,既可精微細膩刻畫對象,又可粗獷寫意式的造型,富有表現力,整體充滿熱情、享樂主義,以及隱秘的情欲暗示。如今,作為洛可可風格最后一位代表藝術家,他的作品廣泛收藏于各大博物館和專業機構之中,如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洛杉磯蓋蒂中心、華盛頓國家畫廊、倫敦國家美術館和華萊士收藏館等。